服裝電商搶了線下半壁江山 互聯網思維史無前例
追根溯源,ZARA模式,實際上是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服裝專業零售商)模式的3.0版,SPA模式的核心就是生產流通一體化。SPA模式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它最早由美國的GAP公司從快速消費品行業的經營模式中提煉出來,并作為自己的經營理念加以發展,在1986年的公司年度報告中正式進行了定義。第二階段出現了以UNIQLO(優衣庫)為代表的日本化SPA模式,以低價位大眾化基本款和倉儲式超市為特征。第三階段的SPA模式以西班牙ZARA和瑞典H&M為代表,更加強調對供應鏈的整合,基于高效的生產能力,保障產品的快速更新,以“平價”加上“快時尚”創造了服裝界的新奇跡。
(一)豐富性
ZARA的豐富性,指的是“款多”。店鋪面積動輒500平米以上,旗艦店可以達到2000平米,如此大的陳列面積,結果就是帶來產品的極大豐富。以休閑時裝為基本定位,ZARA建立了完整的產品線。從消費者角度看,ZARA包含男裝、女裝和童裝,不但可以解決年輕單身人士的所需服飾,而且可以滿足三口小家的全方位需求;從季節性角度看,ZARA囊括春夏秋冬四季服飾;從功能上看,ZARA包含了T恤、褲裝、裙裝、西裝、夾克、風衣、針織紗、防寒服、皮帶、鞋靴、箱包、圍巾、配飾、帽子等所有服飾及搭配產品。從數量上看,ZARA每年大約推出40000款新品,并從中選出10000款投入生產、到達消費者手中。
電商企業由于虛擬展示空間可以無限大,因此在產品豐富性方面也占得很大優勢。然而,作為單個電商品牌而言,其豐富性仍舊是非常有限的。由于某寶、天貓和京東等平臺按照銷量排名的規則,導致電商品牌必須依賴“爆款經濟”,往往是10%的爆款,引來70%以上的流量。因此,SKU太多絕對是災難性的,因為大部分商品會缺乏自然流量而變成庫存積壓。而對于ZARA這樣的線下零售品牌,每個產品得到的流量是差不多的,所以不必去刻意做爆款而喪失豐富性。
(二)稀缺性
ZARA的稀缺性,指的是“量少”,即在同一個店鋪中,同一個款式往往只有幾件存量,如果消費者不先下手為強,過幾天再來看,這個款式的產品將不復存在。這樣一來,ZARA總是在刻意制造稀缺性,讓消費者不由自主地出現搶購行為。同時,ZARA的稀缺性,也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穿ZARA的服裝,“撞衫”的概率非常小,每位ZARA的粉絲,都是獨一無二的衣著。因此,ZARA能深深吸引個性前衛的年輕消費者,使他們成為忠實顧客。
由于前面所述的電商“爆款經濟”,電商不得不將資源都砸向爆款上,爆款動輒銷售幾萬件,因此談不上什么稀缺性和個性化。這方面,ZARA完勝電商。
(三)時尚性
快時尚與互聯網的迭代思維是同義語。ZARA作為全球快時尚的鼻祖,總是站在全球時尚流行的最前沿,以敏銳的嗅覺和觸角,采集全球流行大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判斷,通過買手制模仿大牌的最新款式,調動柔性供應鏈,完成了產品快速迭代。由于產品更新速度快,對潮流響應快、總是能領導最新風尚,因此謂之“快時尚”。
在快時尚的競賽中,ZARA毫無懸念遙遙領先。近些年來,服裝界言必稱“學ZARA”,實際上,傳統服裝品牌也只有H&M等少數高街品牌可以緊跟ZARA的步伐;而在服裝電商品牌中,除了韓都衣舍有資格稱“韓風快時尚”之外,其他電商都不是這個量級的。
(四)平價性
ZARA之所以能在銷售上打敗時尚領袖品牌,靠的就是平價性。雖然ZARA的產品時尚性緊跟眾多奢侈大牌,但是價格甚至低于奢侈品牌的1/10,讓城市大眾青年都可以買得起。如此超級性價比,讓消費者趨之若鶩,門庭若市。每開一個新店,都會受到追捧,創造一個日銷量神話。平價性帶來的結果,就是ZARA不但成為其母公司INDITEX旗下最具領導地位的品牌,也成為整個服裝零售行業的佼佼者。
說到這里,電商品牌不服氣了。好吧,對于平價性,電商最有發言權了。為了打爆款,電商都是賠錢賺吆喝。一方面流量、人力和其他各項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電商已經陷入價格戰的紅海無法自拔,于是電商虧損也是普遍現象。ZARA的平價性是針對奢侈大牌而言的,大眾化也是針對中產階級而言的,所以ZARA并不打價格戰,在中國市場也算中等偏高的價位,因此毛利率仍舊很高。無數案例證明,違背經濟規律、沒有溢價的低價策略,只會讓品牌走向失敗。這方面,ZARA其實也完勝電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