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紡織工業成為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工業?
作為國內傳統型產業支柱之一,傳統紡織行業因污染大、能耗高、耗水量大,一直是污染大戶。當前,國內部分大型紡織工廠在越來越高的環保壓力下被迫停產。脫不掉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衣,傳統紡織行業將難以為繼。如何讓紡織工業成為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工業,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了生物酶法綠色染前處理工藝,并在河北寧紡集團成功完成10萬米布的生物酶法前處理工藝的應用示范和推廣,為該難題開出了藥方。
傳統的染前處理工藝流程包括燒毛、退漿、精煉、漂白和絲光等5個步驟。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用大量的燒堿和助劑等化學制劑,耗費大量的水和能源,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據統計,目前我國單位織物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以棉織物為例,1萬米棉織物處理需300噸水。與此同時,纖維易損傷,設備易損壞。
針對這一現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天津天紡集團、河北紡聯物資供銷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攻關,歷經三年,研發出多種性質優良的紡織用生物酶制劑及生產工藝。他們自主研發的復合酶制劑,可以將傳統工藝中的退漿和精煉合并成一步完成,從而大大提高了前處理效率。
據介紹,酶法退漿精煉一浴完成,降低了蒸汽能耗、省去堿性廢水處理成本、減少多種化學助劑用量,可顯著降低前處理成本、提高紡織行業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與傳統堿法工藝相比,用酶法前處理工藝生產12000米純棉棉布和11000米芳綸熱波卡布,成本可分別降低30%和70%。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復合酶制劑還具有處理條件溫和、效率高、專一性好等特點,不僅對棉纖維幾乎沒有損傷,還能提高產品品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