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形成山寨運動品牌這樣的捷徑?
前有阿迪王,后有紐拜倫,現在是安德瑪,正在訴訟狀態的喬丹......有很多人在道德層面對山寨運動品牌進行批判與鄙視,但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么中國的山寨運動品牌,始終能夠源源不絕,前仆后繼,簡單粗暴的野蠻生長?
說到這個話題,必須從中國運動品牌的行業格局講起。目前在中國市場經營的三大運動品牌集群包括:北京(李寧/kappa/探路者等),上海(adidas /狼爪/迪卡儂等國外品牌的中國運營總部),[廈門-泉州](安踏/特步/FILA/361/匹克/鴻星爾克/喬丹等)。而知名的山寨運動品牌都出自泉 州,當年門店數量達到3000家的阿迪王總部,步行到特步總部也不過20分鐘。另外還有早已經陣亡的廣東運動品牌陣營。
[廈門-泉州]為什么會誕生中國最大體量的運動品牌集群?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孵化更多的山寨運動品牌?這個地區和北京/上海的區別在哪里?我們先看北京/上海沒有什么,再說[廈門-泉州]有什么。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成功的山寨品牌背后,有一家成功的企業;一家成功的企業背后,有一條成功的產業鏈支撐。
北京的運動品牌沒有什么?周邊運動品牌背后的產業鏈是運動鞋服制造業,而北京集群周邊沒有這樣一個運動鞋服生產制造的產業鏈支撐,中國最大的運動鞋服制造 產業鏈集中在浙江-福建-廣東一線。北京周邊零售的鞋服制造業提供不了快速反應,價格低廉的運動成品的制造能力。這導致李寧這樣制造外包的品牌,某些的鞋 服制造會分包給安踏控制的制造工廠,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李寧的成本是安踏的利潤,這也意味著李寧某些商品的生產數量/款型/材質/工藝等關鍵要素對安踏 不是秘密。同樣,nike/adidas這樣的品牌,他們很多運動用品也是躺在安踏們(為什么又有“們”)制造車間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制造外包給單純 的工廠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碰到又做制造,又做品牌的競爭對手,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上海的運動品牌沒有什么?在中國市場經營的國際運動品牌,中國總部基本集中在上海。但是,這些總部,往往只有營銷功能,研發和制造這兩個環節要么在海外總 部,要么在獨立運營系統中。也就是說,上海雖然有迪卡儂的中國總部,但他們只干銷售的活。本質上,上海的國際品牌中國總部都是貿易公司,并不是一個具備研 發/制造/銷售全面能力的品牌企業,和安踏上海分公司沒區別。上海這個地區的運動品牌產業集群從業務能力集成完善度看,實際上不存在孵化運動品牌的土壤。
[廈門-泉州]有什么?這個板塊的運動品牌,早期基本都是做代工制造的工廠,一開始就擁有了研發和制造的能力,(同樣擁有這一條件的浙江/廣東,為什么沒 有誕生運動品牌集群?有空再開這個話題的貼)。那么唯一缺的就是品牌和營銷,干營銷這事呢,需要飛一般的想象力,九匹狼的執行力,而這一切都源于人。這個 板塊的運動品牌企業,非常擅長花錢挖人,挖李寧,挖耐克,挖阿迪,挖臺灣,挖香港,挖韓國,挖美國,有句話不是說的好:只要鋤頭揮的好,沒有墻角挖不倒。 不但挖這些頂級企業的中高管理人員,還花大價錢請國際一流的咨詢公司。特步一套貨架的研發費用給了韓國人700萬,安踏做商業智能請了IBM。研發/制造 /營銷/執行團隊,都是國際一線水準!領頭羊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自然也被周邊的企業所學習,源源不斷孵化運動品牌的土壤就此成型。
那為什么[廈門-泉州],有這樣好的土壤,還有這么多的企業選擇做山寨運動品牌?
因為做山寨品牌是迎合市場,快速賺錢的一種捷徑,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企業確實都在做自己的自主品牌,但這條道路太幸苦和艱險,所以總有人想走捷徑。
{page_break}為什么會形成山寨運動品牌這樣的捷徑?
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了!以[廈門-泉州]板塊的近十個山寨紐拜倫為例。當美國的原裝New Balance在中國把消費者培育起來以后,New Balance的銷售渠道并沒有快速深入到中國廣大市場的腹地:縣域市場,而中國有2千多個縣!那里的消費者也想要New Balance,市場真空就此出現了!因為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很多消費者并不能正確的認識New Balance,但他知道某某隔壁領導有紐拜倫,所以也走出門去買一雙。正確的動機,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有一家山寨運動品牌門店,于是,交易發生 了。所以當某一運動品牌在中國市場受到消費者追捧的時候,山寨一把,總是能賺錢!
[廈門-泉州]最成功的山寨紐拜倫在2014年啟動市場,第一批商品訂貨即實現了近7千萬的訂單,2015年度整年營業收入達到2億人民幣左右。受這一利好消 息提振整個產業版塊又在2016年度搞出山寨斯凱奇,山寨大嘴猴......,最終被山寨安德瑪搞了個大新聞!(另:去年營收2億的山寨紐拜倫曾經的商品研 發負責人,現為我們荷馬運動科技聯合創始人!)
運動裝備這個市場,我們不去占領,山寨就會去占領!只要有足夠多的運動品牌去滿足中國 龐大的市場需求(或許1萬個品牌都不夠),能夠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多元化的運動裝備給消費者,能夠把由少數幾個大樹組成的樹林,變成千姿百態的大森林。當 這個市場不存在單一的消費潮流,而是每個消費者都能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適合的運動裝備時,山寨的現象自然也就消失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