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重視或許是外貿形勢仍不樂觀的側影
中國出口范圍輻射面廣,既有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也有新興經濟體。中國外貿轉型的過程中,外部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內憂外患”下的中國外貿復蘇舉步維艱。有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復蘇將有利于我國出口,但業內專家認為,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排他性區域化等因素影響,加之一些新興經濟體政治、戰爭等因素影響,全球需求仍然低迷。
與此同時,國內不斷攀升的勞動力成本、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等也給企業帶來了多重負擔。“勞動力成本占到我們利潤的20%多,用不起人啊。”一位寧波家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工資一年一年在漲,養老、醫療等保險都得給工人買,這部分負擔很重。”
持同樣看法的企業主不在少數,記者在廣交會上采訪到的近三十家企業中,超過一半的企業表達了人工成本攀升的壓力。不僅如此,除部分開始采用機器代人的大型企業外,多數企業或多或少面臨著招工困難的問題。
莊芮表示,我國外貿處于優化升級的轉型期,人口紅利等舊有優勢正在喪失,新的優勢還沒有培養出來,這樣的時候,企業比較難過。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過去35年,加工貿易占比從2005年的55%,下降到去年的35%,下一步會繼續下降。十年下降20個點,結構性變化是明顯的。也就是說,中國以低成本要素參與國際分工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
沈丹陽表示,從已經公布的外貿數據全球32個主要經濟體前兩個月出口情況看,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下降。比如美國下降7.4%,德國下降3.1%,日本下降7.1%,韓國下降15.7%,臺灣下降12.4%,加拿大下降9.8%,巴西下降4.7%,印度下降9.8%。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無論是亞太地區還是歐美地區,外貿數據都是往下走的。
“說實話,國際市場也不好,之前在俄羅斯、伊朗等國家的客戶,跟我們合作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他們不是不給錢,而是真的壓力很大,包括也門、尼日利亞等地區的客戶,當地局勢惡化,對我們影響也很大。”山東一家建材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
寧波一家電池生產商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感受:“我們能做的都做了,客戶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好,我也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各國都在搞排他性的區域化,全球開放形勢跟實際形勢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并且存在全球化的退潮。還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對全球資源和能源出口國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張燕生表示,“全球需求不好,外貿形勢不樂觀是正常的。如果樂觀,肯定是以透支未來為代價的。今年下半年、明年全年,不好過的日子恐怕是中長期的,因此企業必須要轉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