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費信息透明終結溢價 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奢侈品品牌無一例外瞄準了中國市場,不僅在中國的價格最貴最堅挺,許多商品還以每年5%左右的漲幅漲價。為何一夜之間,那么多奢侈品品牌都“摒不牢”開始打折了呢?
“全球消費渠道的暢通是根本原因。”商務部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周婷分析,近幾年來,全球的消費信息越來越透明,旅游的便利性也讓購買奢侈品變成了容易事,“消費者不是傻子,看到了歐洲的實際價格,誰愿意在國內購買明顯被高估了的產品?”
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費高達1060億美元,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但我國國內奢侈品消費額卻同比下降11%,為250億美元。也就是說,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
賣不出貨,讓奢侈品牌在國內的“囤貨”嚴重。周婷告訴記者,去年一年,中國進口奢侈品手表的總量只有10萬塊。某奢侈品牌一位高管也曾私下告訴記者,他們的業績壓力太大,“上海的幾家門店都撐不下去了,營業額下滑太厲害,幾乎腰斬。”末了,這位高管還補充了一句,“我們已經算好的了,不少品牌下滑還要厲害。”
“價格回歸常態,是為了讓消費留在國內,刺激國內消費。”周婷指出,從長期來看,奢侈品牌不可能在中國永遠“作威作福”,固定的打折季將會成為常態。
一位在時尚圈工作了多年的高管告訴記者,最近兩年,國人的消費特征發生了轉折:他們不再喜歡“爛大街”的奢侈品牌,而是對于一些手工定制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的輕奢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個性化的產品代替了標準奢侈品,或將成為未來的消費主流。”
“這幾年,奢侈品的消費習慣和整個產業都在升級。”周婷指出,一方面,國人的消費更加成熟,對于性價比的追求更高;另一方面,中國的許多企業在成為奢侈品“代工廠”多年之后,對產品文化、價格、產品工藝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不少企業已走出了“為他人做嫁衣”的第一階段,開始尋求建立自己的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