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制造“走出去” 解讀東莞鞋企的發展
“電子商務可以促進制造業的聚合與升級,馬云的偉大不在于建立了一個互聯網帝國,而在于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創造了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讓小微制造企業也能夠及時找到市場機會生存下來。”
龍永圖談轉型之痛:
“轉型就是要脫一層皮,要犧牲。在轉型過程中,企業往往會大量倒閉。在這個時候,政府應該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避免太多企業倒閉,避免經濟陷入中等發達國家陷阱,減輕轉型的痛苦。”
法國:制造外遷 品牌崛起
法國制鞋技工聯合會主席Pierre Bonnet說,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法國鞋業出口非常發達,在那時法國也遇到了制造業危機。具體表現是人工成本大幅提升,法國鞋企的應對方式就是產業轉移。
越來越多的法國鞋企到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國投資建廠。同時,法國也更多關注品牌的發展和全球營銷。因此,雖然法國的制造行業有所萎縮,但留存了不少全球性的高端奢侈鞋業品牌和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當年在北非投資的良好成果。
臺灣:重研發整合 做精產業鏈
目前,臺灣鞋業的低端制造基本轉移出去,留下來的大多是研發為主的環節,另一方面,仍在臺灣的鞋業進行了橫向的深度整合,各自負責將產業鏈的其中一個部分做精做透。
臺灣明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明也承認,雖然鞋業制造轉移出去之后,鞋業行業在臺灣的熱度有所降低,但是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了,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轉出去的制造業也能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鏈條。
相關鏈接:
“去年,在內需市場增長放緩,綜合成本上升,內在結構性矛盾凸顯的新常態下,河南服裝總產量仍保持25.49%的速度增長,產值突破千億元,排名由前幾年的全國第11位晉級第6位。”近日,河南服裝協會會長李剛,在“2015河南省時尚界新春音樂會”上表示,下一步,河南服裝要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年產值以千億元基礎迎接新發展。如果服裝產值每年遞增20%,到2020年,河南服裝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
在江蘇、廣東、浙江等服裝產業發達省份,紡織工業總產值已經突破萬億元。河南正在全力追趕。“目前,河南服裝行業已經形成跨越式發展的局面,近幾年發展勢頭良好,增長潛力非常大。”李剛說,河南服裝產業的增幅年均保持在20%以上。去年,河南“若男佳人”中老年女裝銷售收入增長40%,“鶴福”、“平野”等品牌女裝銷售收入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
李剛認為,河南服裝必須先做大總量。其中,鄭州女褲未來5年規模擴至35億條。今年,河南服裝產業將強力推進“巧媳婦工程”、“安家工程”、“品質提升工程”、“信用合作融資工程”、“新興市場拓展工程”五大工程。目前,河南有600~800萬閑置農村婦女,通過實施“巧媳婦工程”,發展巧媳婦加工企業400家,新建巧媳婦加工點1500個,組成流水線班組,跟單督導,形成“兩頭在工廠,縫制在農家”的生產格局,實現訂單調配4000萬件以上,帶動就業15萬人左右。鄭州云頂服飾公司已與相關部門簽約,將在新鄉建造萬人工廠。
隨著江蘇蘇美達集團等大項目落戶河南和安陽針織雙百億產業新城、淇縣女裝產業園、獲嘉褲裝產業新城、商丘香港針織童裝產業園、信陽平橋服裝產業城、西平縣服裝產業城6個產業新城的規劃啟動,承接產業轉移,帶動河南服裝產業發展。
推進“安家工程”,引導企業向產業新城和園區集聚,形成集群優勢。推進“品質提升工程”,與中服協一起,舉辦中國女褲流行趨勢發布、中國女褲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引導鄭州女褲品牌升級。推進“信用合作融資工程”,引導企業多渠道融資,全年爭取為小微企業融資12億元以上。推進“新興市場拓展工程”,抓住鄭州批發市場外遷的機遇,重點抓好鄭州華南城—“中國女褲第一街”、錦榮衣天下、金岱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足夠體量的平臺和載體,以大市場拉動大產業,使鄭州成為中國女褲最大集散地,世界女褲采購中心。同時,引導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網店和微營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