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箱包出口呈現頹勢
出口量小幅下滑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箱包及類似容器出口數量為25萬噸,金額為2294489千美元;1~10月份箱包及類似容器累計出口數量為250萬噸,金額為22323304千美元,累計比去年同期數量減少0.4%,金額減少1.2%。“目前我國箱包主要出口地區依然是美國和歐盟。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技術含量也較低,箱包利潤繼續縮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今年以來,出口已呈現頹勢。”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箱包行業發展面臨著內外兩方面挑戰。對內而言,產品成本日益提高,箱包行業低檔加工能力過剩、中高檔加工能力不足,品牌力不強、創新力不足等因素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空間,以數量求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對外方面,我國箱包在國際的占有率較高,出口高增長難度增加,而對外依存度過高,也使企業經營風險加大。“人力成本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上漲,這是箱包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嘉興興發箱包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永強表示,由于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一半,吸引了不少歐美客戶。“在這個不是‘非你做’的時代,放棄訂單的客戶大有人在,即使企業頻繁接訂單,利潤空間也不會提高。”平湖市思源箱包有限公司負責人顧堅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以一個在國外銷售千元以上的國外名牌箱包為例,刨去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等,加工企業的利潤不超過5個點,甚至停留在幾元錢水平。在以中小型企業貼牌加工為主的生產現實背后,小企業出口下降明顯,甚至下滑超過50%以上,盈利能力削減。
企業轉戰國內市場
面對日益艱難的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箱包企業將目光轉向了國內,開始開拓國內市場。“平湖大多數生產加工企業都想探索內銷市場的寬度。”顧堅明表示,今年3月,思源箱包也推出了內銷品牌,在公司長遠規劃中,內銷比例超過50%,目標是實現內銷與外貿的比例持平。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行舍(Sincer)這一箱包品牌在內銷市場悄然上線,這是新秀集團打造的又一自主品牌,開啟了箱包行業文化跨界合作的大門。“市場在變,形勢在變,企業再不變的話,就沒法在行業中站穩腳跟。”新秀集團董事長施紀鴻說,抓住市場主動權,成為每家企業急需破解的課題。
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泉州箱包企業借助授權的方式代理韓國動漫品牌,進駐各大商場。業內人士表示,這種代理模式借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品牌打開國內市場確實是一個途徑,只是國內的消費市場近期也不活躍,再加上國際眾多知名箱包品牌早已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想要與之爭奪市場是比較難的。有專業人士建議,箱包企業可以在箱包功能開發上、在細化市場上多想些辦法,鎖定自己的目標客戶,并與之建立良性溝通,從產品質量上、外觀上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