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暗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 “正常現象”遭擔憂
周三(10月15日)公布的美國9月份的零售銷售數據,又再一次顯示美國處于經濟放緩階段。美國9月核心零售銷售月率公布值為-0.2%,遠低于普遍預期的+0.4%。9月零售銷售月率下降了0.3%(預測值-0.1%)。
在零售銷售數據長時間表現強勢之后,現在該數據變得溫和。這在美國式是一種很正常的模式。然而,該數據引發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擔心美國經濟放緩超過預期,且美國經濟增長在“落后”于世界其他經濟體,而不是世界上其他經濟體在趕超美國。由于美國一直被視為全球經濟的最后支柱力量,該數據也增加了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美國疲軟的零售銷售數據也可能在未來幾個月轉化成ISM數據的進一步下滑。美國ISM數據在夏季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但是在9月份首次下降。ISM指數可能進一步下滑受到紐約聯儲制造業指數的支撐,該指數在10月急劇下降至6.17,前值為27.54,預測值為20.5。
丹斯克(danske bank)銀行說道:“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已經強調了,考慮到美國經濟在夏季達到的非常高的水平,美國達到高水平的驚奇指數應該有所下滑。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再自然不過了。但是,像往常提到的一樣,這在美國經濟觸及“疲軟”時,尤其是世界上其他經濟體看起來也疲軟時,這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展望未來,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且驚奇指數繼續下滑。然而,油價的急劇下滑和整體良好的美國基本面,使美國中期經濟發展前景依然看好。
盡管現在,美國零售銷售數據增加了市場規避風險的意愿,和債券收益下行的壓力。這種狀況在今年剩下的時間內可能一直持續。
美國零售銷售數據顯示,美聯儲(FED)現在應把對加息時間的討論擱置一邊,關注點應為是否增加債券購買。
丹斯克銀行表示到:“我們并不預期美國經濟疲弱到足以使美聯儲走向這條路。但是這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成為市場討論的主題。
相關鏈接:
從日本零售企業的全渠道發展和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
(1)商圈的決定者不再是零售商,而是顧客
以前,商圈是零售商自己設定的,是從零售商視角來“看”顧客;但現在,商圈是由消費者根據自己的位置來決定的,是移動的商圈。因此,能被顧客“看到”的零售店才有機會。如果在消費者的“商圈”里沒有你的零售店,那么這個零售店就意味著被淘汰。這也是為什么,60%的日本零售商要做O2O的原因。
(2)用數據做營銷
要用大數據分析,找到新的需求后,再去進行精準營銷。在這方面,日本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在不做數據分析之前,日本零售商只知道購買胸罩的顧客有男士,但并不知道有男士是在為自己購買胸罩,以為他們是在為女友或太太購買。但數據分析后發現,在購買胸罩的男性顧客中,有30%是為自己購買的,他們中年齡最小的20多歲,最大的70歲。他們不好意思去實體店購買,而更愿意在網上買。通過數據分析終于發現了這個大市場,零售商們就可以據此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顯然,如果沒有數據分析,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展望未來,大數據分析是最關鍵的。過去很多擁有數據的企業并沒有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零售企業對自己的KPI理解不到位,所以大數據的利用還不夠充分。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數據,否則,即使有了大數據,仍然會失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