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零售電商:野蠻生長,機遇不小
進口零售電商產業市場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限制因素?面臨什么風險?行業內有哪些不同的模式玩法?不同的模式又面對著怎樣的未來?
1、市場尚待培育,高速增長可期
iResearch《2013年跨境網購調查報告》顯示,在參與調查的9300名網購消費者中,曾經網購過海外商品和經常進行跨境網購的用戶比例分別只有25.2%和3.4%。這反映了跨境網購在中國的滲透率還很低,大眾消費者對跨境網購的認知尚待開發。
與中國電子商務9.4萬億元的整體市場規模(見圖1)和中國跨境電商3.1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見圖2)相比,2013年中國進口零售電商744億元的市場規模還只是一個零頭而已。這一情況與目前市場滲透率較低的現狀是相符的。
然而,從2009-2013五年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CAGR)來看,進口零售類電商高達98.7%的年復合增長率把跨境電商(31.1%)和整個電商行業(24.5%)都遠遠拋在了身后。
這一趨勢表明,隨著普通消費者對跨境網購認識的逐漸普及和深入,進口零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和市場規模仍會在未來幾年里進一步迅速上升和擴大。
2、海外商品質優價廉是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主要原因
需求方面,iResearch報告顯示,消費者跨境購物動機偏好明顯。在驅動消費者進行跨境網購的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品質保證、國內網站、價格便宜。這反應了消費者對商品本身的品質;網站的易用性和購物流程友好程度;跨境價格對比這三項最為關注。
在品類偏好方面,集中度也比較高。消費者最熱衷購買的是護膚美妝、嬰幼兒食品、服飾、保健品、電子產品五大類消費品。
3、跨境供應鏈管理是行業發展受限的關鍵因素
在運營上,如果無法實現有效的跨境供應鏈管理,消費者利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市場就難以做大。
目前,跨境供應鏈管理中問題最大的兩個環節是海外供應商管理和跨境物流執行。
海外供應商管理上,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招商難。
部分地區性品牌本身產能有限,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打算。對部分國際性品牌而言,開辟跨境零售電商渠道很可能會與其現有的國際代理、渠道布局發生沖突。
由于高質量的招商難,很多進口電商平臺對海外貨源的把控力相對較弱。由此而產生的假貨、仿貨現象給整個進口電商行業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跨境物流執行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貨物流轉速度;一個是清關優化能力。
依靠轉運公司來完成跨境物流環節容易造成供應鏈三流合一的斷裂,這會對貨物的流轉速度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清關優化能力體現在清關時效和關稅控制上,通關速度和關稅預期管理能力不足將會直接讓消費者體驗打折扣。
以蘑菇街為例,在CEO陳琪的親自帶隊下,蘑菇街在2013年9月上線了韓國服裝海外代購頻道,但該頻道在短短三個月后就悄然下線。盡管當時獲得了部分韓國供應商的支持,但蘑菇街對采購端的把握仍然薄弱。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蘑菇街對跨境物流、通關優化在實際執行中的困難預計不足,因此不得已及時叫停了跨境業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