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關店數量創新高 二三線城市成“重災區
在關閉的百貨中,百盛百貨(拓展選址信息)和中都百貨各占3家,伊藤洋華堂關閉北京2家門店,王府井百貨摩登百貨和大洋百貨等知名品牌紛紛上榜。其中,中都百貨在同一天關閉了杭州的3家店,且總裁楊定國失去聯系,另業界猜測變故或緣起公司資金鏈斷裂。對于號稱外資第一百貨的百盛,關店則跟其業績大幅下滑關系:根據百盛公布的2013年業績報告顯示,除了銷售額略有上升,其他方面業績都在下滑,其中,凈利潤更是暴跌58.4%至3.5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被譽為百貨界“海底撈”的河南知名百貨胖東來則宣布在未來3年內關閉除時代廣場以外的所有門店,令業界唏噓不已。
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關閉的百貨店經營時間普遍不長,超4成門店營業時間不到3年,其中重慶富瑞奧特萊斯更是營業不到一年就匆匆撤出。而營業時間超過8年的百貨只占2成,用倉皇而逃形容今年百貨業態的關店情形并不為過。
從今年目前為止百貨業態關店的地區來看,二、三線城市是百貨業態關店的“重災區”。其中,杭州有5家百貨關閉,青島有4家撤出,濟南有2家關閉,二三線城市的百貨似乎情況更加不妙。而一線城市中,北京百貨業態表現最為疲軟,今年前三個季度中有3家百貨從京撤出,其他一線城市則沒有出現百貨關店的情況。
在關店潮的背后,是各大百貨類上市公司低迷的業績表現。在今年A股上市百貨公司發布中期報告后,盈利表現都比較乏力。參照申萬分類統計出國內A股20家百貨類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業績顯示,2014年上半年上述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431.14億,營收同比下滑平均約為7.09%;凈利潤總額實現22.92億元。
并且,統計上述20家企業中營收同比上升的僅西安民生、南京新百以及成商集團3家,17家企業營收同比下滑;其中廣州友誼、廣百股份、新世界以及王府井這類頗具規模全國布點的上市百貨公司在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現金流凈額均下滑幅度14%-120%多不等。凈利潤方面上述10家同比下滑,長百集團下滑達86%。
據觀察,業界對于中國2014年百貨關店潮原因的普遍分析是電商、購物中心的沖擊和消費的疲軟,導致百貨業態夾縫求生。正如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指出,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不僅百貨,整個零售業都處于“微利時代”。例如,經營了8年半之久的香港尖沙咀崇光百貨,就被認為是由于電商沖擊導致人氣下滑,經營不善。
令百貨業態雪上加霜的是,購物中心的體驗優勢和大賣場、社區超市細分領域的競爭造成的壓力。如對于在湛江經營不到2年就匆忙關店的王府井百貨,當地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市場大環境影響,整個零售業面臨“寒冬”,二是對于年輕人來說,百貨缺少娛樂休閑業態,體驗性不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