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乃勝:京東金融提供完整“生態圈”
京東金融副總裁姚乃勝在“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指出,京東之所以做互聯網金融,是因為京東商戶有資金需求,是國內消費者希望得到更好、更高質的消費。
同時,基于在用戶上的巨大數據,京東可以將金融和電商、物流、營銷、數據整合成一個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商家,實際上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生態圈”。
姚乃勝在論壇上介紹道,京東的業務主要分四個板塊:商城、互聯網金融、C2C業務和國際業務。在這四個板塊中,商城和物流是京東金融的保障,技術是基礎,互聯網金融則是京東金融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京東之所以做互聯網金融,一是用戶有實實在在的需求,比如京東的商家和供應商在節假日或者大促銷的時候需要很多資金備貨,這時京東供應鏈金融可以提供資金;二是針對眾多消費者,推出京東白條等消費金融產品后,使用白條的用戶訂單量增長了1/3,促進了消費。
他還進一步指出,京東有幾萬戶的商家和供應商,有2億用戶,基于用戶數據,實際上提供了整個生態圈,京東金融是和生態圈一起集團作戰。
相關鏈接:
在當今的零售業界,業內人士對“百貨店”的提法已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大體量,更強聚客能力的購物中心。“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百貨店未來將向兩個趨勢發展。要么體量變大,發展成購物中心;要么變小,成為購物中心的一個主力店”,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主席助理柏文喜最近撰文指出。
一位深圳房企招商部負責人向網易財經坦言,歐美領先國內商業模式10-20年,日韓也領先10年。最大不同是他們的消費習慣、時尚潮流的模式等,百貨已做到了差異化營銷,市場細分明確,如女性 、男性以及兒童主題的百貨,不像國內百貨走到哪里都至少60-80%的品牌重合度。
在柏文喜看來,目前傳統百貨店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市場需求,未來中國百貨業將呈現購物中心化、主題化和專業化、電商化三個大的走向。而據網易財經觀察,就目前而言,門店購物中心化也成為目前大多數百貨公司轉型發展的首選之路。
購物中心也稱之為商業綜合體,是集合購物、娛樂、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商業形態,其主要特色是其購物功能縮小到很少的比例,而娛樂、休閑等體驗性服務功能占據了大量經營面積。
據網易財經了解,現今美國和歐洲的百貨業,獨立的百貨商場已經非常稀少,傳統的百貨商場大部分已經演化為購物中心,包涵了多種業態,原有的百貨經營的品類也幾乎全部縮減為以服裝為主。
而在中國,萬達廣場是最早讓中國消費者熟知購物中心以及商業綜合體是什么的企業,其提出的“一個萬達廣場,一座城市中心”也基本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實現。但同時,在萬達廣場的規劃中,其自營的萬達百貨則被無限“邊緣化”。
某位已經離職的萬達百貨高管向網易財經表示,在整個商業地產項目的招商、規劃設計等方面,萬達給予百貨業態的位置和分配的資源都是廣場位置比較差的。即便這樣,由于百貨業績持續萎縮,今年5月份市場甚至傳出了“萬達部分新項目不再設百貨主力店,萬達廣場去百貨化”的消息。
“在消費習慣發生巨大改變后,購物中心正好滿足消費者“一站式”的需求”,商業地產服務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向網易財經表示,業態相對單一的傳統百貨向購物中心轉型,是希望通過商場擴容改造、引入時尚品牌旗艦店、增加商場體驗性元素等手段來營造一種類似于購物中心的消費體驗,比如上海地區未來90%的商業項目開發都會是購物中心模式。
此外,除消費者外,比起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的運營模式也更讓商品廠商所歡迎。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的的盈利模式存在巨大差異,前者是通過銷售商品,賺商品的差價或者以銷售分成的方式獲利;而后者是對物業經營,將物業提供給不同的商家,賺的是租金。“購物中心的廠商獨立收銀模式讓以現金流為生命線的廠商更愿意選擇購物中心”,柏文喜表示。
于是,就在中國百貨業公司蜂擁轉向購物中心時,卻發現這個新興模式剛開始繁榮即面臨過剩。
據悉,目前在購物中心領域“跑馬圈地”的除了轉型而來的百貨企業外,還包括很大一批此前沒有商業根基,從其他行業或者住宅地產轉型到商業地產,將商業作為圈地噱頭而實質依靠土地升值來獲得利潤的企業。
過去幾年,商業綜合體泡沫化一直被視為一枚定時炸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表示,預計中國購物中心在2015年將達到4000家。這也就意味著,按照中國323個地級市計算,平均每個地級市將出現12家以上購物中心,已經嚴重超出城市商業的支撐容量。
星浩資本副總裁兼商業管理公司總經理賈耀勇認為,目前商業項目越開越多,品牌重復性越來越高,“大家都意識到面對互聯網購物的沖擊,商業廣場的壓力也非常大,大家都在考慮休閑娛樂體驗式業態可以避免網上購物競爭價格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