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擬為服裝推行“社會標簽”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德國擬為服裝推行“社會標簽”。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已展開一項計劃,旨在為紡織品推行“社會標簽”。2014年7月4日,德國政府回應多名綠黨國會議員提問,表示當局仍就可能推出的紡織品社會及環境質素標簽進行評估,而焦點主要涉及服裝領域。
當局的目的在于為整個服裝供應鏈訂立品質標簽,現正探討的標簽準則包括須符合社會標準,尤其是工作環境、合理薪酬以及環境和人權標準。
此外,多家非政府組織以及服裝生產商等公司亦于2014年7月批評這項標簽計劃。綠黨似乎支持有關計劃,但卻抨擊德國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有欠全面而且速度太慢。
據稱,當局與相關機構及人士舉行“圓桌會議”,一起評估及商討這項紡織品標簽計劃,當中包括活躍于德國服裝領域的公司(如服裝公司H&M)、行業協會以及非政府組織等。當局正考慮以自愿方式推行這項品質標簽。
不過,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長米勒(Gerd Müller)表明,若有大批公司未能遵守自愿品質標簽,當局會在品質標簽以外推行強制法規。
米勒又稱,當局支持為公平貿易棉花的紡織品供應鏈訂立紡織品公平貿易標準(Fairtrade Textile Standard),當中包括公平貿易標簽。紡織品公平貿易標準涵蓋“由棉花種植以至零售”的整個過程。國際組織國際公平貿易(Fairtrade International)正在制訂這項標準。
米勒透露,紡織品社會標簽旨在讓德國消費者知道紡織品的生產環境。他稱,消費者應該更清楚了解所穿著的服裝在第三國的生產環境,包括中國內地。若干國家的工人每天工時長達16小時,每周工作6天,時薪僅5美仙,一般不足以養活家人。
若紡織品的生產工序符合有待制訂的生態及社會標準,負責生產的工人亦能賺取可以維持生計的薪金,這些紡織品便可獲發社會標簽。社會及環保標簽會把整個供應鏈列入考慮范圍。
米勒回答德國國會議員提問時表示,參與“圓桌會議”的相關人士將于夏季制訂一項行動計劃,并會提出一些建議,令紡織領域更加符合社會及環保標準,包括為德國的紡織品引入社會及環保品質標簽。
不過,米勒提出的社會標簽計劃備受多家非政府組織批評,包括世界知名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樂施會認為,社會標簽計劃不切實際,因為計劃不能管制整個復雜的紡織品供應鏈。樂施會稱,倡議商界遵守社會責任計劃(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才是有效及更為可取的方法。根據這項計劃,參與公司必須承諾改善工廠及農場的工作環境。
德國零售業外貿聯合會行政總裁埃格特(Eggert)也批評社會標簽計劃。埃格特認為,由于紡織品供應鏈十分復雜,根本不可能監察紡織品的每個生產工序。
另一方面,在德國甚具影響力的綠黨批評社會標簽計劃的推行進度緩慢。該黨指出,米勒仍未知道如何訂立及落實社會標簽。而且,當局或許未能于2014年底限期前完成推行社會標簽的準備工作,連制訂及落實社會標簽的時間表亦欠奉。
現時,德國政府如何訂立社會標簽計劃以及落實計劃的細節仍屬未知之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