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出訪促拉美與中國貿易升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每一次出訪總是備受境內外媒體關注。當地時間7月13日,習近平抵達巴西,開啟拉美四國之行。之后,他還將訪問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習近平拉美之行總計飛行時間超過58小時,飛行里程超過4.6萬公里,相當于環繞地球一周還要多,活動安排多達80場。
當然,這并非習近平第一次到訪拉美。去年,他曾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三國展開就任后首訪。事實上,擔任國家副主席時,習近平曾經兩次訪問拉美。記者對公開信息的梳理發現,習近平已經踏上過拉美10個國家的土地。
一年多內兩次到訪美國“后院”,拉美地區在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外交戰略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開展“主場”外交
在前往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并對拉美四國進行國事訪問途中,習近平選擇在希臘羅德島技術性經停。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專程前來會面。
這個看似不經意的安排別有深意。
由于中國到拉美路途遙遠,以往國家領導人訪問拉美,也經常取道歐洲進行技術經停,選擇西班牙和葡萄牙居多。習近平訪問拉美,為何選擇在希臘經停?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了希臘,雙方簽署了48億美元的商業大單。
在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看來,一月之內國家主席和總理相繼來到希臘,一般很少這樣安排。此次習近平出訪選擇經停希臘,可能與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合作有關,雙方會落實一些此前達成的合作項目。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這句中國古詩是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關系的真實寫照。當地時間7月17日,習近平與拉美和加勒比有關國家領導人在巴西舉行會晤,并邀請拉美領導人參加集體晚宴。
“習近平主席的此次拉美之行主要有兩大重要工作,一方面出席第六次金磚峰會,另一方面推動中國在拉美地區的‘主場外交’。”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員談佳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說。
所謂“主場”外交是指在出訪期間與多國首腦會晤是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創新,在展示外交實力的同時,也實現與出訪所在地區更多國家的交流,并通過宴會的輕松形式拉近與這些國家的距離。
在談佳隆看來,此次“主場外交”深刻意義在于以中國為發起國,闡述中國對拉美的外交經貿政策,體現中國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影響力。除了上述四國,秘魯、智利、哥斯達黎加等總統均出席了會晤。
“拉美地區從美國‘門羅主義’開始一直被美國視為重要的勢力范圍,而中國在拉美地區開展‘主場外交’的戰略意義是對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反制,你可以來亞洲,我也可以去拉美。”談佳隆進一步分析稱。
具體來看,巴西、阿根廷是拉美地區的核心國家,和中國經濟的互補性很強,此次訪問將推進“經濟外交”政策,委內瑞拉和古巴是拉美地區的“左翼”國家,有著重要的傳統友誼和關系,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合作關系,深化互信。
“目前,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的條件已經成熟。”事實上,在習近平出訪前接受拉美媒體聯合采訪時曾強調,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推動中拉整體合作,順應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潮流,是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共同愿望。
今年4月,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來訪的拉共體“四駕馬車”代表團舉行會談時表示,中國將與拉共體“四駕馬車”以及巴西召開首腦會議。不過,參加7月17日會晤的國家卻不止是拉共體“四駕馬車”,還有墨西哥、玻利維亞、阿根廷、烏拉圭、秘魯等國。
根據公開信息披露:7月17日從早晨到夜晚,習近平大約要連續出席13場雙邊及多邊活動,日程相當緊湊。
“我們看到中國近期的外交政策的確更為積極主動,這與年初制訂的外交重點工作是一致的,包括提出的‘主場外交’、‘經濟外交’、‘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利共贏大國關系等。”談佳隆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關系和利益已經遍布全球,為了保護這些經貿關系和利益,則有必要推動外交和政治合作,進而又能夠推動經貿關系進一步發展,促成良性循環。”
合作全面“升級”
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是基于雙方日益激增的貿易交往。
僅從金額上來看:中國與整個拉美國家的經貿在2013年為2100億美元左右,而中美雙邊進出口規模已達到5600多億美元,還不到中美雙邊的1/2;從戰略上看,身處美國“后院”的拉美國家近年的經濟發展加速,使得中國與拉美雙邊關系達到了經貿和戰略的完美結合。
“中國與拉美在經貿領域合作的下一步,主要是提升現有貿易貨物水平;擴大對拉美國家的投資;以及擴大在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合作。”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發布會上進一步透露,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此次隨習近平出訪,雙方仍會以促進雙邊投資和經貿為重點。隨后幾天,將陸續有會談的成果披露。
習近平此次訪問的第一站是巴西。去年中巴貿易額超過了902億美元。自2009年起,中國已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保持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巴西成為中國第九大貿易伙伴。中國與阿根廷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148億美元,是建交之初的2400多倍,中國已經成為阿根廷第二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阿根廷成為中國在拉美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中國與委內瑞拉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期的僅140萬美元增至192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委內瑞拉第二大貿易伙伴,委內瑞拉成為中國在拉美的第四大貿易伙伴、重要能源合作伙伴和工程承包市場。
中國從南美洲主要進口農產品(包括大豆和植物食用油等)和自然資源(包括原油和銅礦砂等)。南美洲則需從中國進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產品、紡織品、服裝、空調等商品。與此同時,中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供求互補。南美洲國家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而中國則需要出口其積累的經驗和技術。
在經濟上,拉美這個擁有5.89億消費人群的地區將繼續為中國商品出口提供巨大市場,中國也將為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技術和資金。但作為全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集中地點區域,其與中國未來在政治及戰略上如何合作更加值得關注。
“巴西、阿根廷兩國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互補性很強。互補性體現在中國可以向拉美地區輸出高鐵、特高壓、核電、水電等高端裝備領域,拉美地區國家可以向中國提供農產品、原材料等物資。”談佳隆進一步分析。
此次訪問,中國與巴西、秘魯共同推動“兩洋鐵路”就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一方面可以提升拉美地方經濟,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國獲得兩洋通路,擺脫對美國控制下巴拿馬運河的依賴。這與中國在東南地區擺脫馬六甲海峽通路的依賴外交思路是相似。
在阿根廷方面,聚焦于中國將協助投資當地最大的水電站項目,緩和兩國的貿易摩擦;在古巴和委內瑞拉方面,除了進一步拓展經貿關系之外,也會加強在旅游、人文方面的合作。不論從戰略還是經貿角度,談佳隆認為,“中拉雙邊戰略與經貿合作都達到了最佳時間點”。
與此同時,以金磚銀行為信號,中國拉美整體的合作也面臨升級。
目前,拉美國家的飛機、肉類、酒類、奶制品等非傳統產品以及中國的機電產品都進入了對方的市場,但總體上雙方貿易還是以傳統進出口產品為主。未來中方和拉方將會共同努力,進一步鼓勵高新技術產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貿易提高產品檔次,實現貿易的均衡發展。
“此外,雙方將會重點探討在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生物產業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等新興戰略領域的交流合作。”沈丹陽分析,比如,拉美各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中國在太陽能光伏產業、大型成套設備等領域技術相對成熟,這些方面就有很多的商機和合作空間。
2000年中拉貿易規模首次突破100億美元,當時只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7%,占拉美對外貿易總規模的比重也只有1.7%。2014年上半年,中拉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其中,中國對拉美的進口增長迅猛,僅前4個月,這一數據同比增長了15.2%。
“拉美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對中國具有戰略意義。”談佳隆強調,“我們注意到,中國開始推動在拉美投資的多元化。最初是大型國企在拉美并購或與當地企業合作,主要是自然資源開采領域。現在則集中于基礎設施和銀行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