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漲成奢侈品的漲價借口
其實,奢侈品的例行漲價已是業內不成文的規定,每年春季或者年底調價一兩次,每次漲幅3%~5%左右。奢侈品價格每年的上漲似乎已經成為其固有的品牌策略。美國勞動統計局統計顯示,在過去的10年里,奢侈品的價格已經上漲了60%。但是,本輪奢侈品提價已是今年的第三次了,前兩次漲價分別在年初和今年4月份。
對于漲價的原因,大部分人將其歸結為成本上漲。
針對奢侈品頻繁漲價的原因,奢侈品大牌們每次的官方說辭都是,綜合考慮了原材料、匯率等變化,所以要在全球范圍內上調價格。然而,奢侈品的定價原則,從來和一般消費品定價不相同。 奢侈品超越了傳統的定價思維,它首要的任務是要保持高價位這一根本的屬性。奢侈品大牌所謂的“成本上漲”一說根本站不住腳。
對于瘋狂的漲價潮,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了奢侈品牌全球定價公式,以皮具、服飾、箱包等快消品為例(不包括珠寶、名表、化妝品和香水),其中中國市場的定價為:
原材料5%+加工成本10%(含設計、成品加工、運輸)+利潤保有率45%(品牌定價與年度價格漲幅)+廣告與公關活動成本8%(年度)+專賣 店年度拓展成本6%(含商業便利條件)+人力資源團隊成本10%(年度)+進口關稅、消費稅部分增值稅等綜合稅率平均值16%=中國市場零售價格。
業內人士則指出,奢侈品漲價的真實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其基礎的運營策略。奢侈品“高價位”這一特性,在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的經濟形勢下,不漲價就意味著貶值,也意味著擁護者的流失。另一方面,奢侈品品牌通過漲價提高排名,漲價后再進行饑餓營銷,讓消費者們入套。
有數據顯示,歐洲奢侈品接連遭遇“被貶值”現象,歐洲奢侈品集團的價格戰略很清晰,就是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直保留品牌的高價值形象,一旦有任何影響奢侈品牌形象縮水的因素出現,都會導致奢侈品漲價。如果不及時調價,可能會走向皮爾卡丹和夢特嬌的悲慘境地,淪為一個普通品牌,其形象價值更是一落千丈。
此外,一些品牌調價縮小歐洲和亞太區產品的價差,以引導消費者多在當地消費。Prada發言人表示,如果歐元持續疲軟,那么為了減少與中國的價差,我們可能會考慮將產品在歐洲的價格提高最多10%,當然我們不會提高產品在中國內地的價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