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國女影星的西式裝扮
中華民族的文化包容性在時尚上有非常突出的體現,典型的案例即是民國時期電影女明星的打扮。西方的流行時尚,是東方時髦女性關注的焦點。而電影女明星作為時髦女性的代表,其著裝風格具有代表性和引導作用。
1934年《時代漫畫》刊登了當時時髦女子的必備單品。一位摩登女子所需要的起碼裝束包括:深黃色紋皮皮鞋、雪牙色蠶絲襪、胸罩、衛生衣、吊襪帶、春短大衣、白手套、面友、胭脂、可的牌粉、唇膏、皮包、電燙發、鉛筆、蜜。在這些時髦單品中,大部分為舶來之品,可見西式服飾在構建民國時髦女性形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民國時期著名雜志《良友》開辟了歐美時裝專欄,多次刊登當年歐美流行的夏季、秋冬季時裝款式。并且很多雜志都會刊登外國明星的服飾形象,為國內時髦女性提供借鑒的范本。電影女明星無疑在借鑒中走在了時尚前沿。
其西式服裝品類如下:
西式連衣裙:女明星穿著的西式連衣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日常出行的裙裝。裙子長度在膝蓋或小腿中部最為流行,收腰系帶,短袖居多、整體效果以精致、美觀、便于行動為主。連衣裙的款式會有突出細節的設計,如大翻領、泡泡袖或者不規則下擺邊緣。在穿著的同時也會與帽子、手包、腰帶等配飾組合搭配。
另一類則為禮服裙,主要是女明星在社交場合的穿著。裙長及地,甚至還有長長的裙擺。而上世紀30年代歌舞廳盛行的特殊時代背景也造就了這類連衣裙的風行。百樂門是當時明星、名媛們爭奇斗艷的場所,那里不僅給當時的摩登女子提供了消遣的場所,也成為了展示美麗與流行的地標。30年代巴黎等地的新式服裝三四個月后即可流行于上海,電影演員、名媛貴婦等都走在流行的最前端,當時不僅報刊雜志對此推波助瀾,大加報道,各時裝公司、百貨公司也紛紛舉辦“時裝表演”。
西式套裝:20世紀30年代中期女明星比較流行穿西式套裝。對胡蝶穿西式套裝的照片評論中說:“皇后也染了男裝熱的時代病”。可見,當時穿著類似男士的西式套裝是非常時髦前衛的打扮。女明星穿著的西式套裝,大部分為西式襯衫、西褲和短款西裝外套。西式長褲的基本結構為:兩條褲腿由四片組成,另裝腰頭,也有連腰式;褲縫上一般裝有插袋;傳統的褲長大約在腳踝關節處。褲腿的肥瘦長短以及褲腳管大小,隨不同的流行而變。且這一時期的女性習慣于在腰間束上皮帶,起到固定和裝飾的作用。
西式大衣:西式大衣一直受到電影女明星的喜愛,是穿用度較高的服裝。西式大衣不僅可以內搭旗袍,也可以搭配西式套裝穿著。西式大衣的基本款式是大翻領,門襟單排扣或者雙排扣的設計。大衣的衣身長短與當年流行的旗袍長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木心先生回憶:“那時獨尊英紡,而且必要純羊毛,稍有混雜,身價大跌。夏令品類派力斯、凡立丁、雪克斯丁、白嗶嘰等,冬令品類巧克力丁、板絲呢、唐令哥、厚花呢等,春秋品類海力斯、法蘭絨、軋別丁、舍維、霍姆斯本、薄花呢等。所謂‘英國花呢’,厚薄兩型紛繁得熱昏。”說明當時制作大衣的面料是非常考究的。30年代中期有一段時間,女明星很流行穿格紋圖案的大衣,女明星穿著的西式大衣款式多樣,設計別致,敢于突破傳統式樣。
毛皮外套:毛皮大衣保暖性好,但其價格昂貴,因此穿著毛皮大衣的群體主要是電影明星和名媛。毛皮大衣通常衣長較長,達小腿中部至腳踝位置,款式比較多。袖子有類似于燈籠袖的袖型,也有寬肥的桶狀袖,領子有立領和翻領的區別,但細節的領型設計也有所不同。
毛線衣:30年代中后期之前,毛線衣主要是知識分子和女學生穿著的服裝,很少看到電影女明星穿著毛線衣的照片。30年代后期,電影女明星開始穿著各種式樣的毛線衣。毛線衣的種類和式樣變得豐富多樣,款式有開衫和套頭衫之分。女明星選擇的毛線衣有作為外套搭配在旗袍外,有穿在大衣內保暖的。毛線衣的織法和顏色圖案也各有不同,搭配不同的服裝,體現不同的著裝效果。
泳裝:30年代,健美觀念從西方傳入,擁有健康的體格和蓬勃的精神狀態成為追求的目標,因此電影女明星穿著泳裝的照片特別多。初期,女明星穿著的泳裝樣式多為連體平角褲,大多是模仿歐美的流行款式。30年代后期,分體式泳衣比較流行,款式和設計更多樣化,顏色也豐富多彩。
民國時期是西風東漸、中西交融的重要階段。從最初的碰撞,到逐漸的消化、吸收、改良和融合,是中西文明的交匯。電影女明星穿著西式風格的服裝形象,對于公眾具有審美引導和流行指導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