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眾為何抵制PX項目
PX即二甲苯。重要化工原料。不僅與人們的衣著有關,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比如藥物膠囊,PX就是原料之一。礦泉水瓶等包裝材料的主要原料,也是PX。每萬噸合成纖維大約相當于7萬畝耕地所產的自然紡織纖維。2012年,我國生產合成纖維約2800萬噸。如果生產同等數量的自然纖維,則需要耕地近2億畝。
韓國是亞洲最大的PX生產國,年產能為584萬噸左右,出口量近150萬噸。2012年,在蔚山建設的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PX裝置已經正式投產,其產能相當于每年為全球提供32億套服裝。
和中國不同,在韓國,PX不是敏感話題。
在蔚山現代集團的工業園,PX生產基地距最近的居民區只有400米,至少有數萬居民與之毗鄰而居,卻沒見群情激憤。
這個集團每年生產的80萬噸PX一半以上出口中國,且供不應求,目前正在積極擴張產能。2012年11月,日本JX能源公司與韓國SK合作建立大規模PX生產工廠,預計投產后該工廠年產量將達到100萬噸。
但近些年,隨著中國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PX項目引發的社會群體事件不斷爆發。從廈門、大連,再到寧波、昆明無一例外地引起了當地民眾的激烈抗議,最終多在地方政府的干預下被迫擱淺。
這一反差耐人尋味。其結果是中國被迫需要從國外進口,且價格一路上揚。6月,中國PX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3.5%。據媒體報道,中國PX對外依存度高達46%。
當前,世界制造業的王者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之后第三個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在PX生產上完全可以達到國外的水準,實現安全無害生產。
而且按照國際慣例,處于節約成本、保護環境的考慮,世界各國PX項目往往秉承“三近原則”建設:離煉油企業近,離下游PTA工廠近,離大江大海近。而滿足這些條件的地區,往往人口稠密,環境優美。日本JX化工廠距離東京只有40分鐘車程,距最近的居民區只有4000米。
但中國的PX項目卻步履維艱,耐人尋味。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民眾在缺乏足夠科學常識的情況下——2012年,中國科協數據,僅有不到4%的民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加上相關部門啟蒙工作相對滯后,加上高速發展的中國環境危機日益嚴峻,無形中加劇了公眾對化工危害的焦慮,在公眾權利意識覺醒的今天形成國際社會罕見的抵制事件。
在蔚山,SK化工項目的相關人員津津樂道的是過去十年公司投入1000億韓元為市民建設的蔚山大公園,這成為企業肩負社會責任、改善城市環境的真實寫照。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企業在此方面相對滯后,尤其是壟斷央企在自身濫發福利等問題頻頻曝光的情況下,對企業利益關聯方之一的民眾顯得漠不關心,加上體制帶來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又缺乏相應的溝通機制,導致公眾對其產生懷疑和焦慮,形成集體抵制的溫床。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大型化工項目往往在政府主導下進行,而由于行政體制改革的滯后,權力運行存在嚴重的不公開不透明,社會監督的渠道狹窄和成本高昂,在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的當下,這些項目無法形成有效的官民共識,最終演變成維穩事件,令人扼腕。而在韓國乃至日本、新加坡、美國,往往建立了完善的法治環境,重化工項目從立項到建設生產都在一種相對公開透明的制度環境下進行,從根本上杜絕了劇烈的沖突。
在韓國,經過若干年的發展,環保技術已經獲得巨大進步,法治下的環評體系日臻完善,公眾總體可以對企業投產任何化工項目有最基本的信任感。而中國環保事業即使這些年有長足進步,但在GDP至上的慣性思維下,一些政府對環評敷衍塞責,甚至置之不理,導致環保部門淪為擺設——最近一段時間,民眾頻頻邀請地方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黑色幽默,其中三味值得深思。
中國需要PX是事實。這場持續的官民博弈沒有贏家,但解決中國PX危機卻是一個功夫在詩外的復雜系統工程。
對于決策者來說,如何加快改革,建立一個更加開放透明的決策機制顯得時不我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