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不利因素下半年紡織服裝出口或將放緩
據河南省棉花協會了解,現距儲備棉出庫銷售結束還剩半個月時間,國家投放棉花數量加大,但日成交量仍維持在3-4萬噸,鮮有5萬噸以上成交量,成交價格也有下降,可見紡企競拍熱情不高。通過對部分紡織企業調查了解,限于流動資金緊張,企業無法更多備貨,現在棉花庫存在15-25天,最長不超過一個月使用量。目前,紗線行情持續弱勢。中低檔棉紗需求低迷,高支紗銷售也較前期有所放緩,報價整體下調100-300元/噸。部分紡企表示,國內紗線價格與國外紗線價格相比沒有競爭優勢,為降低成本,減少棉花使用量,調整配棉比,開辟非棉纖維發展之路。多數紡織企業對后期市場態度不樂觀,期待9、10月份旺季到來市場有回暖跡象。
諸多不利因素下半年紡織服裝出口或將放緩
今年上半年歐美整體需求好于去年,加上國內外棉花差價由去年4000~5000元/噸收窄到目前3000元/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訂單往外轉移的勢頭,這些因素皆有利于今年紡織服裝出口。相對大宗商品今年上半年大起大落,紡織服裝出口相對平穩。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40.9億美元,環比增長4.87%,同比增長5.25%。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92.25億美元,同比增長9.72%;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48.64億美元,同比增長2.66%。盡管出口數據差強人意,但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反映,下半年訂單有下滑趨勢,前景不容樂觀。
針對此前媒體熱議的出口退稅新舉措或將出臺的消息,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海關總署還沒有收到將出臺外貿新政策措施方面的消息。
今年,用工成本在上漲,人民幣在升值,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面臨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國內政策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上漲過快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分析師李麗恒認為,目前歐美市場需求尚未真正好轉,下半年相對疲軟,加上2012年下半年出口基數較大,今年下半年出口將放緩,預計全年增幅大約在10%。
紡企成品庫存增加港口進口棉存貨大
目前,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紡織企業訂單仍不盡如人意,棉紗棉布的產成品庫存也有增加的趨勢。據業內人士調查,截至7月11日,黃河流域5萬錠以上企業紗線庫存30-40天,較上月同期增加3-4天;坯布庫存25天左右,較上月同期減少2天左右。坯布庫存縮減的原因是市場交易全面進入淡季,廠家紛紛減產、停工。紗線庫存上升的原因一方面來自疲弱的坯布行情,廠家用紗量減少;另一方面是國產紗線相對于成本較高,而對外紗的低成本低價格競爭,銷售困境越來越嚴重。“現在印度、巴基斯坦紗線甚至比國內棉花價格還低。”有不少企業如此抱怨,雖然這些紗線企業及時調整了生產策略,降低產能、調整配棉比,但仍無法抑制產成品庫存持續增長的趨勢。
另據青島港、張家港、上海港了解,目前這些港口保稅區和物流區仍是“棉滿為患”,貿易商的存貨壓力非常大。據推算,截至目前,全國各港口未通關棉花總量在40萬噸以上。貿易商表示,造成港口外棉通關不暢的主要原因:一是港口棉花質量參差不齊,企業在購買過程中通常貨比三家,質量好而價格相對低廉的外棉相對好銷一些;二是近期市場中關于下年度國家政策的傳言不斷,多數企業觀望心理濃郁,不敢大量訂貨;三是紡織企業備棉以國儲棉為主,河南鄭州某企業介紹,他們企業目前原料庫存在21天,其中90%是國儲棉。企業負責人表示,購買國儲棉雖然些許質量問題,但有相關的配額搭配政策,折算下來成本還是相對較低的,所以他們企業在采購原料過程中還是傾向國儲棉。
國儲棉出庫銷售工作即將結束,企業普遍擔心后期無棉可用,打算多存些原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就是資金問題,其次是擔心后期棉價波動,這也是企業不敢大量存貨的原因。“現在利潤這么低,稍有風吹草動我們就承受不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