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工業進入新興裝備制造業新切入點
前不久,聽了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領導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情況通報,茅塞頓開。我覺得有三點值得重提一下。一是近年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有了跨越式發展,而且年均兩位數增長,成就可喜;二是由于產業用紡織品的領域很廣,發展前景可謂方興未艾;三是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紡織工業由傳統產業轉型進入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和發展新興材料工業領域的切入點,也是紡織機械工業進入新興裝備制造業的切入點。
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領域很廣,它涵蓋了醫療與衛生領域,液體、氣體的過濾與分離領域,安全與防護領域,交通與運輸領域,農、林、牧、畜業領域,水利、土木與建筑領域等,還有許多與民用紡織品、裝飾用紡織品交叉的領域。在上述的每一個領域中,又有許許多多的小行業,各個行業需求的品種、規格又有很大差異。由于產業用紡織品的材料和制成品的加工,多數來自化學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聚變而成,所形成的高新技術品種可以說是變幻莫測。
應當引起關注的是這些領域和行業的發展,采用的工藝技術裝備有不少是國產的,但也有不少核心技術則是采用進口的。因此,倘若我們不能及早下手研究裝備的國產化,等到有些行業用進口裝備的設備層出不窮時,再著手進行國產化,將為時晚矣。
要知道,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也是近幾年來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反復試驗進行科研才發展起來的,現階段不可能把工藝、技術裝備和專有技術轉讓給我們。這不僅涉及經濟利益,更重要的還涉及軍事工業的國家利益。
紡織機械工業是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基礎。興業首先要利器。器是基礎,器是手段,器又是實現新工藝、新技術的載體。行業發展,器要先行。和紡織工業一樣,“振興紡織工業,首先要振興紡織機械工業”。
如何發展這些行業的“器”?首先要有志氣,要有創新精神。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以現有成熟的技術作為借鑒,立足于工藝技術的研究和技術的國產化,采取政、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一步一步地前進,最終求得跨越式發展。任何一種產業用紡織品的產業鏈都很長,生產的過程中既涉及到化學高分子的組合變化,又涉及物理性能的變化。而工藝生產線的形成,都必須緊密地與使用工藝相結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是軍事用術語,經濟技術工作同樣可以借用。發展這些領域的產品需要有組織、有領導、快而有序的漸進,切忌一哄而上。
過去的溶劑紡絲工藝技術比較成熟,但多頭管理,外加多方面立項搞科研,十幾年過去了,至今也未形成產能和規模。又如芳綸和碳纖,大家都知道這是高新產品,但產業化的研發和生產也有一哄而上的趨勢,國內幾十家同時搞科研,同時擴大規模,而最終都形不成合力,貽誤了時間,欲速則不達。
科學技術確實很神秘,而且來不得半點虛假,只能循序漸進、快而有序的發展。天津工業大學膜天膜從科研到生產也給我們提供了經驗,他們也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從實驗室搞研究做起,逐步形成多種濾料的成功研發和使用推廣,進而形成規?;a。
產業用紡織品是一個新的領域,發展前景廣闊。任何一個產業領域、任何一種產業都有它的原料產生、制成品的制造,以及廢品的回收、再生、再利用的過程,這里有許多的工作要做。所以,這個產業鏈上的工藝技術裝備都要通盤考慮。
我國有13億人口,按醫院輸液人均一年8套算,年耗將達10.4億套輸液器材。2011年,世界上的塑料制品達到2.1億噸,95%來自石油,諸如此類產品的原料生產,廢品回收、再生、再利用,最終回歸大自然,這也是一個待研究開發的課題。
產業用紡織品是一種附加值高的產業,又是透明的高新技術產業。這個產業需要新型技術裝備的密切配合。愿紡織機械制造業的有識之士,抓住機遇,瞄準方向,快而有序的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