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商錢金耐的誠信經營
“我們剛剛走出困境!”面對記者說出這話時,錢金耐似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2008年1月的一場大火,燒毀了烏魯木齊德匯國際廣場3000名商戶的夢想,也讓身為德匯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溫商錢金耐的事業和人生跌入谷底,直接經濟損失達11億元。
此后三年間,他信守承諾,自籌資金數億元,對所有商戶進行賠付,并帶領他們二次創業。如今,錢金耐敢于擔當、信守承諾的品質被人們津津樂道。但回過頭去想,在當時的情境下,錢金耐能夠做到“一諾千金”,靠的是什么?
堅韌與變通
時間撥回到2008年1月2日那個冬日的傍晚,經營戶田俊英剛剛回到家,就接到朋友的電話,“德匯廣場著火了!”
68個小時之后,德匯廣場四幢大樓全部毀于一旦,里面3000多家經營戶損失慘重,多則損失幾千萬元,少的也有幾十萬元。“按照法律的規定,我們只需承擔15%—20%的責任,但我不忍心看著商戶們走投無路。”火災后的第六天,錢金耐和他的團隊便拿出了解決方案,第一步就是把受災戶暫時安置到公司旗下的其他商場。
錢金耐始終認為,這是他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盡管每個經營戶只有幾平方米的地方,但有了經營場所,客戶資源就不會斷,生意還能夠維系。”
同年6月,錢金耐暫停了利潤豐厚的火車頭國家二類口岸業務,籌建德匯火車頭童裝城,用來安置受災商戶。
“蓋這個樓可不容易啊,沒有一分錢的銀行貸款。為了趕進度,大冬天我和團隊住到工地,督促他們連夜施工,硬是把這個樓給搶出來了。”一年后,大樓落成,錢金耐暫時松了一口氣。
如今,童裝城里安置了600多受災戶,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來自永嘉的經營戶周吉佃說,“火災發生時,我們還有一批貨在路上,幸好德匯在很短的時間內幫我們安頓下來,不然真不知道怎么辦。”
經營戶周耀芳是土生土長的烏魯木齊人。早年,她從國企下崗之后,在夜市擺了三年地攤,用積攢下的十幾萬塊錢購置了德匯廣場的商鋪。在那場大火中,她損失了300余萬元。“我心想一切都完了,沒有想到過了五六天,錢總就給了我們承諾和信心。”說到這里,周耀芳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
如今,周耀芳和其他商戶一樣,生意越做越大,品牌越做越多,店鋪的面積已達到260多平方米。
“資源”與人緣
經過三年的努力,10萬平方米的新德匯國際廣場大樓在原址上拔地而起。2011年9月,新德匯國際廣場開始營業,更名為德匯國際服裝城。
錢金耐不止一次說,當地的朋友都很羨慕他是溫州人,如果沒有家鄉方方面面的幫助,他很難從困境中走出來。
火災發生后,浙江省、溫州市先后派出五批領導前往烏魯木齊,幫助德匯災后重建。
然而,重建德匯廣場需要2.5億元資金,3家保險公司僅賠付4000余萬元,錢金耐需自籌2億多元的資金才能讓工程進行下去。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錢金耐多次往返浙、新兩地,甚至賣掉了私家車,抵押了別墅。
到現在,仍有許多人好奇,在最落魄的時候,錢金耐是怎么籌到那么多錢的?對此,錢金耐笑笑說,那時候銀行一分錢也不肯貸給他,所有的錢都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的,“他們真的沒話說。”
而在整個重建過程中,新疆溫州商會也給予了巨大的幫助。錢金耐說,火災后,商會會長黃宣錢帶著30多名商會成員住到災后重建指揮部,幫忙安撫受災戶,前后足足有一個月時間。
部分受災戶因擔心血本無歸,幾十人跑去跳樓,也是黃宣錢跑過去把他們攔下來,他向受災戶承諾,“如果錢金耐賠不了,我們商會照樣把錢賠給你們!”
如今, 1300多名經營戶得到妥善安置,1700多名業主也獲得了與火災前同等樓層、同等面積商鋪的賠償,錢金耐也實現了自己的鄭重承諾。
機遇和眼光
9月7日至11日,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在德匯國際服裝城拉開帷幕,全程由德匯旗下的新疆嘉德會展服務有限公司運作。
新疆嘉德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躍敏介紹,亞歐服裝節吸引了來自中亞和國內的300余家服裝品牌企業和設備企業報名參展,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這是德匯重建后舉辦的第一場大型展會,意義非凡。”
錢金耐很自豪地說,他們有兩個“寶貝”,一個是南北疆和周邊國家的采購商的數據庫,另一個是全國服裝生產企業數據庫。也就是說,一個服裝品牌要想進入新疆或者中亞、南亞地區,只要通過德匯這個平臺,就有幾萬個采購商可以收到信息。
錢金耐說,新疆服裝市場一年的貿易總額在800億元左右,他們僅占到了10%的份額,以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