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PMI連跌4個月后回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日發布數據,9月份制造業PMI報49.8%,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現回升。
主要指數回升明顯
從今年5月份開始,制造業PMI指數連續四個月下滑,且在8月份跌落至50%以下報49.2%,是該指數自去年11月以來再度跌破50%榮枯線。一般來說,PMI指數高于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收縮。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9月份只有產成品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略有下降,其余指數均不同程度回升,尤其是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主要先行指數回升明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先行指數回升明顯,顯示國家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應逐漸顯現,經濟運行逐漸筑底趨穩,為四季度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較好基礎。
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上升1.1個百分點報49.8%,生產指數升0.4個百分點為51.3%,新出口訂單指數、進口指數分別上升2.2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報48.8%和47.7%,產成品庫存指數則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報47.9%,購進價格指數回升4.9個百分點至51%。
中小企業仍面臨困境
分行業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等8個行業高于50%;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等13個行業低于5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9月份PMI指數出現回升,表明經濟筑底企穩跡象趨于明顯,經濟增速下行態勢開始改變,預計未來經濟增長將穩中略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依然疲弱的經濟形勢下,不同規模的企業分化明顯,中小企業仍然面臨生存困境。數據顯示,大型企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上;但中型、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8%和46.7%,不僅依然低于50%,還分別比上月下降0.1個和1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專家建議,相對貨幣政策,財政稅收政策可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幫助企業減負才能進一步激活企業的積極性。
■ 觀點
全年經濟增長率有望超7.5%
專家稱“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上漲,預示外需下滑狀態將扭轉”
針對9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情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經濟增速下行態勢開始改變,預計未來經濟增長將穩中略升。
不過,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9月PMI出現反彈,可能更多是季節性因素使然。
歷史數據顯示,受新訂單及生產量指數上行帶動,9月PMI往往回升。2005年-2011年間無一年例外,平均升幅達2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對記者表示,9月PMI回升的確有季節性因素,但經濟企穩的跡象也比較明顯。多個積極因素正在逐步形成,為四季度穩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上漲2.2個百分點,預示著今后外需大幅下滑的低迷狀態將扭轉。”蔡進說。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首席中國策略師高挺認為,歐洲情況不再繼續惡化,將會對中國出口形成支撐,而美國QE3的出臺進一步利好中國出口形勢。“只要全球經濟還是弱增長,而非繼續惡化,我們就不用擔心中國出口在現在的弱勢基礎上還會大幅下滑。”
而對于此前一直擔心的去庫存擠壓企業利潤問題,不少專家認為已接近尾聲。產成品庫存指數連續3個月低于50%,為企業生產、供給騰挪出空間。
張立群指出,新訂單指數回升,反映國內投資、消費需求增長企穩;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預示出口開始恢復;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降低,原材料采購指數回升,表明企業去庫存活動基本結束;生產指數回升表明受訂單增加的影響,企業生產開始恢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