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鞋服企業面臨流貸工荒系列難題
在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石獅市等地區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用工難、科技創新難等三大困境。有關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和專家認為,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應加強合作,采取多項措施,切實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這些問題。
融資難。石獅市金利萊斯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休閑男裝的中小型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吳宇巖介紹,公司有300多名工人,去年產值2000多萬元。他反映說,公司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融資方面,盡管政府說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但中小企業很難拿到銀行的貸款。
“本來去年用房產抵押貸了400多萬元,但因為各種原因今年又流貸了。”吳宇巖說,這幾年計劃增加生產線,擴大生產規模,但因融資難都只能擱置下來。
據記者了解,不少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銀行考慮到風險因素往往不太愿意貸款。泉州市一家銀行的部門負責人說,“有些小企業只有幾十個人,也沒有什么固定資產,哪天倒閉了都說不定,銀行怎么敢把錢借出去?”
當地中小企業普遍反映,除非有房產等固定資產做抵押,否則很難從銀行貸款,盡管政府出臺了不少支持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但銀行信貸資金主要向國有企業、大型企業集中,很多中小企業享受不到,大部分融資需求要依靠民間借貸解決,結果不僅導致民間利率升高,加大企業融資成本,也帶來較高的金融風險。
用工難。用工難是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的另一難題。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大量中小企業不僅嚴重缺工,而且用工成本大大上升,員工流失率高,使企業經營極不穩定。三斯達(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金山說,這幾年企業招工越來越難,“一個工人一天就要上百塊工錢,相當于三、四雙鞋的利潤,而一個工人最多一天也只能做四、五雙鞋。”他認為,目前泉州至少有一半的企業還沒有開工。
福建晉江雄溢鞋業招聘負責人鄧云兵說:“春節后,我們公司的返崗率只有1/3左右,現在還有100多人的用工缺口。咨詢的每天有五六十個人,但是真正來的只有七八個,只能慢慢招。”
閩南中小企業以制鞋、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居多。這些企業反映,目前這些制造業已經進入薄利時代,競爭很激烈,行業利潤很低,“原來一件衣服能賺兩、三塊,現在可能只能賺一、兩塊。”用工成本一直上升,讓企業備感壓力,他們估計工人工資每年增長8%左右,而且還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以后工人可能越來越難招。
泉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成春說,由于我國勞動力總量“無限供給”格局已經改變、區域間務工“推”“拉”力量發生變化、新生代農民工的務農需求呈現新變化等因素,影響了企業的招工,而且這種趨勢將長期存在。
科技創新難。科技創新難是閩南中小企業反映的第三大難題。當前中小企業亟待轉型升級,但他們反映,由于在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們在科技創新方面面臨很多困難,轉型升級很難進行。三斯達(福建)塑膠有限公司董秘黃秋波說,民營企業科研力量比較薄弱,讓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力不從心。
當地中小企業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太多的財力專門去做研發投入,而且企業科研力量也比較有限,政府部門應為企業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撐,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科研和企業的需求嫁接起來,實現雙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