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扣 ——服裝的“眼睛”
紐扣,在國外被人們稱為服裝的“眼睛”,在國內則被稱為衣服上的“珍珠”。
早在公元前4000年,波斯人就開始將小石塊加工成紐扣。到古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50至前2200年),埃及人用金或銀制作紐扣。16世紀時,使用紐扣逐漸普及,也漸豪華,特別是達官貴人,他們用上乘的材料制作成漂亮、奇特的紐扣顯示闊綽,炫耀富貴地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曾經下令,請高級服裝技師為他制作一件王袍,上面共縫制了13600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寶石,總共花去40萬法郎。葡萄牙國王約瑟一世的一件豪華王袍竟將鑲嵌的20粒鉆石當作紐扣,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王袍。王公貴婦的衣裙上往往鑲有不少用珍貴材料制成的鈕扣,而貧民百姓只能用普通的骨扣和木扣。由此可見,紐扣也是貧賤富貴、地位高低的一種標記。
在我國由于紐扣的生產和使用直到明末清初才開始,所以,區分我國古今服裝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衣服上是否有“扣”。紐扣分“扣紐”和“肩紐”兩種。扣紐在于扣合衣服,肩紐則用來衣服的裝飾點綴。在明代以前,大多數古人時興用帶子系腰,縛緊衣服,從清代以后,才逐漸使用紐扣,不過,當時是用布條子打成葡萄狀、如意狀來扣衣服的,后來隨著手工業的不斷發展,從國外引進了紐扣生產技術,才相繼出現了形形色色紐扣。
紐扣按原料不同分為:玉石扣、塑料扣、有機玻璃扣、尼龍扣、膠木扣、貝殼魚骨扣、金屬鍍銅扣、鍍鉻扣等;按花色不同分為明花、暗花、鑲花和光面等;按形狀不同可分為圓、菱、方、鼓、凸、凹、波浪等各形的紐扣;按使用不同分為男式、女式、童式或撳扣。。此外,還有金銀、珍珠、寶石、陶瓷、玻璃、鵝 卵石、象牙和仿金、仿銅、仿貝殼、仿象牙、仿翡翠、仿珍珠、仿水晶、仿玉石等紐扣。以及中式服裝上的核桃扣、琵琶扣、桃子扣、菊花扣、白菜扣、蝴蝶扣、海棠扣、雙線扣、三葉扣等。現在,還出現了竊聽器紐扣、攝影紐扣等傳統紐扣的衍生物。
紐扣規格較多,一般為15~26毫米、28~40毫米,撳扣有2號、1號、0號和210號,四件扣分為20.4毫米、20.3毫米、20.1毫米。
紐扣由于花色品種多、流行時間長、制作工藝考究,所以說每枚紐扣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鑒賞紐扣我們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鑒別年代。紐扣圖案過于工整,風格刻板,材料又囿于銅質、膠木之類材質,加工工藝運用沖、壓等方法,這些紐扣多數是六七十年代的產品;紐扣的圖案、人物造型過于寫實,圖案、花邊運用不變形的傳統花邊,質地比較厚實,這些紐扣多數是解放初期或者是解放前的產品。現在的紐扣無論是圖案裝飾、加工工藝、材料選擇都明顯優于過去的年代。而且現在的紐扣在其背面刻有符號或數字,與過去的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2)欣賞畫面。許多紐扣的正面均刻有圖案,尤其是金屬紐扣,其畫面豐富多彩。如有枚銀紐,有些發黑,只需用橡皮使勁擦幾下,就會露出本來面目,再借用放大鏡仔細揣摩。只見兩位古裝麗人相對佇立在河畔兩岸,河中停放著一只烏篷船,這完全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送歸圖”,一看便知道是解放前的紐扣。
(3)辨識外文。有些紐扣的圖案畫面比較古怪少見,如酷似古幣,反面又刻有文字;又如有的畫面和外國人頭像,或是艦船,或是茂盛的大樹,畫面周圍有一圈外文字和阿拉伯數字,這就是需要搞清楚外文字的含義,然后再確定是哪個國家的紐扣,畫面表現的是什么內容。
(4)尋找異處。鑒賞紐扣圖案相似的放在一起,這樣,有些紐扣圖案看上去基本上相似,但從紐扣的大小、圖案的細邊、正反兩面進行認真比較的話,了許會發現異處,其原因也許是花樣翻新,舊題新做,也許是自成系列,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紐扣衍變的歷程。
隨著紐扣品種的民族化、藝術化、專業化和多樣化,集扣活動也在世界范圍內逐步興起。在美國,紐扣收藏迷就有300多萬。美國的許多商店都設有專柜,供應古代的、名貴的紐扣。1938年,由一群美國姑娘發起成立了“全國紐扣協會”,有5萬多名會員,其總部設在費城的艾金斯公園內。該協會還定期出版會刊《全國集扣協會會報》。他們按照紐扣不同品種來劃分收藏小組,金屬類紐扣收藏小組專集銅扣、鋼扣、鋁扣等;用途類紐扣收藏小組專集郵政扣、軍扣、警扣等;形狀類紐扣收藏小組專集圓扣、方扣、多邊形扣;圖案類紐扣收藏小組專集人物頭像扣、圣經扣、徽志扣。該協會還附屬一個紐扣博物館,陳列展出了從公元13世紀的手制紐扣至近年才問世的電腦控制雕花紐扣,共計21萬多種,其中有拿破侖、華盛頓、維多利亞女王等名人用過的紐扣。
在英國倫敦,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都要在市中心的教堂內歡度以紐扣為主題的傳統節目。有一男一女二人還被選為“珍珠紐王國”的國王和王后,他們身著綴有成千上萬顆珍珠紐扣的衣服、鞋子、帽子,與眾人在教堂中舉行盛大慶祝活動。
而建在日本東京的紐扣博物館,則是世界上影響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她不僅收藏著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生產的20000多種紐扣,而且,所有紐扣都按圖案的主題分類。有不少紐扣是很有趣的:如雕有鹿、鳥、獵犬等圖案的紐扣是縫綴在狩獵夾克上的紐扣;畫有撐傘藝妓圖案的紐扣是畫家凡•高在法國掀起日本熱時模仿日本浮世繪留下的;在表面積僅1平方厘米的馬賽克紐扣上,居然鑲有數百片五顏六色的玻璃,編出名勝古跡的圖案,成為歐洲皇室爭相購買、互相贈送的禮品。此外,還有些特制的紐扣,如紀念哈雷彗星的出現而雕刻的彗星紐扣。雕有支持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文字的紐扣等等。
當今的集扣之王曾被世人推舉為美國的查曼女士,因她已藏有世界各國各個時代的各色紐扣一萬多粒。殊不知,中國姑蘇城里的夏冠明老先生所收藏的古今中外紐扣早已遠遠超過了十萬枚,只是不為世人所知罷了。在他所收藏的紐扣中,既有上溯西周、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扣,也有明清、民國以至當代的精品扣。珍品紐扣更比比皆是,如鎏金花蕾扣、鎏金各式馬褂套環扣、鍍金銀嵌翡翠扣等,特別是鑄有“九一八”、“一二八”字樣的雪恥扣。另外還有楓橋夜泊詩句扣、武裝起義銅質軍用扣、國民黨軍政憲警、鐵路、消防、童子軍服裝扣,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末代皇帝溥儀幼時肖像鑲嵌的五粒鎏金扣,真是彌足珍貴。
另一位堪稱中國集扣大王的是原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收藏協會秘書長劉春來先生,他從少年起就熱衷于集藏,玩物不喪志,廣聯天下友,目前,紐扣品種也已達五萬余枚,上至遼金,下至當代,品類眾多,民新紛呈,包括遼代的珠形扣;元代的馬鞍扣;清代的福壽扣,慈禧影像扣,北洋水師扣;民國的洋行扣等珍稀之品,另還有全國最大的紐扣——直徑達13cm的木質紅衛兵扣,和最小直徑僅2mm的象牙扣。至于當代千姿百態的異形時裝扣更是五彩繽紛,早在1996年的5月26日他就已在黑龍江哈爾濱市成立了我國首家紐扣火花聯體藏館——玩藝齋。
然而,勿庸諱言,集扣在我國至今還是一項鮮為人知的收藏,致使許多珍稀罕見的紐扣散落在民間成為俗物,實在可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