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難辨真偽
近年來,外貿店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在鶴城的大街小巷,不少服裝店都打著“外貿”的牌子來吸引消費者。近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該類產品魚龍混雜,質量上參差不齊,不少商家打著外貿尾單貨的幌子欺騙消費者。
外貿服裝 難辨真偽
同樣品牌的商品,在不同的店內銷售價格相差近10倍。近日,市民張先生向記者反映,在市區一家外貿商店里看到一件品牌的外套,外貿店里相中的服飾與商場里的服飾價格相差懸殊。都是一樣的品牌,外貿店里才百元左右,商場服裝專柜卻上千的價格,比較兩者的商標也沒有太大區別。詢問外貿店老板服裝價格為什么如此便宜,店主回答是“外貿尾單”原裝貨,從廠家直接進的貨。面對同樣的品牌商品,到底哪個才是真,哪個才是假,讓他難辨品牌真假。
昨日,記者來到張先生所說的外貿店,店內貨架上擺放著不同品牌的服裝、鞋帽。記者佯裝顧客與店主攀談起來,問其服裝是否是外貿貨,為什么價格比商場里專柜便宜。看生意上門,店主熱情地推介起商品。店主表示,店內品牌服裝都是從南方廠家直接拿貨,是“外貿尾單”正宗貨,現在春節前銷售形勢好,一件也就幾個號碼,衣服168元、褲子158元,都是純棉面料。可記者詢問,購買服裝后能開信譽卡嗎?店主卻無言以對。
在大型百貨商場,記者找到與外貿店里相同品牌的服飾專柜店。記者與專柜經理說明情況后,專柜代理商崔先生告訴記者,所謂外貿貨實際上應該叫做外貿尾單貨。國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國內尋找廠家生產,生產后質量檢驗合格后,銷往國外商場的專柜品牌店。但是這些企業對原材料數量控制極嚴,一般僅會多提供3%—5%的面料作為“計劃報廢物資”,輔料如紐扣、拉鏈等的數量則更少,原汁原味的外貿多余名牌貨實在難得,目前市場上出現這么多的外貿服裝,他也很無奈,只能讓消費者自己辨別。
對于市場上出現諸多品牌的外貿服裝,多年從事服飾銷售的郭先生表示,服裝品牌企業要銷毀尾單貨,一般從商標上下手,俗稱“剪標貨”,一剪刀下去破壞原商標外觀。要么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么就是把商標“連根拔”,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很難讓人認出來。市面上出現諸多品牌外貿貨,也給品牌服裝銷售帶來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