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再列惡名市場
淘寶二次進入“惡名市場”
評判標準有失公允
2011年1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惡名市場”名單,中國、加拿大、俄羅斯、瑞典等國30多個互聯網和實體市場上榜。阿里巴巴(微博)旗下淘寶網(微博)名列其中,相關報告認為,淘寶雖然在打擊假冒產品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要杜絕這一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美國的這份“幫助銷售盜版及偽劣產品的網絡及實體市場”名單,網友褒貶不一,產生了激烈的爭論。那些在淘寶網上有過不愉快購物經歷的消費者,對這份相對權威的機構對淘寶冠以“惡名”自然是暗暗叫好,但一部分力挺淘寶網的網友,則認為罵淘寶的人根本沒在淘寶上買過東西,買過東西的人都知道淘寶對消費者的價值,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美國多管閑事,報告根本沒有權威性。
淘寶網“登”上這份“黑名單”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的銷售假冒和盜版產品的“惡名市場”名單中,淘寶網就赫然在列,曾一度引發了業界廣泛的關注。
對此,淘寶網相關負責人當時表示,淘寶一直以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將繼續展開對假冒和盜版商品的打擊。而對于第二次的“黑名單”事件,淘寶公司則表示不作回應。
其實去年與淘寶網“同命相連”還有百度(微博),去年5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報告稱,百度是利用“深層鏈接”引導買家購買侵權產品的最突出例子。
此后,百度與全球五大唱片公司達成版稅協議,而在今年底發布的最新“惡名市場”名單中,百度已被移除。但是,作為大多數屬于美國的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對于百度是否會是否利用“深層鏈接”引導買家購買針對國內廠家的侵權產品,就毫不在意了。
對此,很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美國發布此類缺乏具體證據的報告對規范市場秩序并無實際效用,單方面評判并“貼標簽”的行為對中國企業更有失公允。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謝明敦就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單方面制定標準,利用知識產權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
“中國企業被貼上如此惡劣標簽,這并非單個企業能回應的,建議由政府出面回應,而不應該讓單個企業成為貿易打壓政策的犧牲品。”謝明敦說。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也表示,經歷了金融危機的美國,希望以美國標準為全球制定相關規則,成為全球標準,為今后全球貿易規則建章立制,這是不合理的。
更多的互聯網業界人士認為,美國是電子商務模式的始祖,在eBay等美國電子商務網站上同樣存在盜版產品,因為相關網站存在部分侵權、盜版商品,便將整個線上或實體市場扣上“惡名市場”的帽子,對于網站上其他賣家和信息而言也有失公平,美國不該對自己和其他國家采取雙重標準。
外部壓力助推產業提升
相關體制有待完善
雖然很多國內業界聲音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一廂情愿”制定的這份“惡名市場”名單不服,甚至認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對美國帶來競爭壓力,美國政府部門的此次行為不排除有意打壓。
但反過來想,在這份名單對淘寶網構不成本質威脅的前提下,讓淘寶暫且背著這個“惡名”也不是壞事——一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淘寶這樣,有帶頭、引領作用的電商企業的發展,更需要面對來自于世界、來自于全球的評價。
不管是客觀的評判,還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打壓,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在事實上承受著來自外部的重壓。也許,外部壓力將倒逼中國互聯網產業進行一次環境的提升。
2011年中國服裝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將達2049億元,增長94.7%。在如此發展速度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但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恰恰是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中所欠缺的短板,欺騙與欺詐行為、抵賴行為時有發生。
中國市場近年來已在加大力度打擊假冒和盜版產品。淘寶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淘寶處理的侵權商品信息達6200萬條,處罰會員57萬多人次。21日,阿里巴巴宣布正聯手多方,將于2012年初推出“實地認證”,加強電子誠信建設,以保障網站信息真實性,降低網絡欺詐風險。
不過,就電商企業而言,其“打假”難度似乎更大。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蘇會燕指出,淘寶在打假方面已經盡了很大努力,但歸根結底它只是一個擁有幾百萬商戶的平臺,徹底肅清假貨,難度的確很大。
目前,淘寶已經在聚劃算、商城等相對容易控制的頻道出臺了很多制度來進行規范,要徹底肅清假貨,路還很長。如果互聯網企業想徹底根除假貨,需要整個經濟市場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其中包括中國政府管理部門在相關立法和監管上加強跟進,以及消費者意識的提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