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的“畫”語權之爭
撇開商業目的,反而贏得商業價值。市場邏輯有時就這么怪,但你卻不得不屈服。
2001年海爾創立16周年紀念那天,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獎勵了8位集團基層的普通員工,他們獲獎的原因是:漫畫畫得精彩。
10年后的一天,當飄著墨香的《海爾員工的畫與話》集結出版,一件因純粹好玩而開始的事情,有了修成正果的感覺。書的扉頁上寫道,這是海爾員工自發興起、用漫畫方式表達員工所理解的海爾理念的一種群眾性企業文化建設活動。這種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曾被日本神戶大學作為成功范例寫入該校案例庫。
同樣是傳統行業,漫畫難道不是紡織服裝企業的優勢嗎?管理無定式的今天,這一招模仿起來究竟是易是難?于是我們揣著好奇展開了這一次企業漫畫征集之旅。
我們的邀約雖談不上苛刻卻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出乎意料的是,無論大小企業基本上都給予了積極的回應??赡苁菚r間選得合適,在新年伊始呈現多少有點與眾同樂的味道;也可能是方式比較詼諧吧,板著面孔說了一整年的管理,也該幽默一下了!
令人驚訝的是,這還不是全部原因。不少企業配合征集如此順手,竟然是因為他們真的在企業中開展過類似的漫畫征集,不過是把其中的優秀作品推薦到更大的平臺而已。
當我們反過來詢問企業,“管理漫畫”是否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卻沒有收到只言片語的“大話”。或許他們也是如同海爾一樣,不知不覺地開始,在樸素的行動中許下未來。
意義只好由記者來評說。漫畫或插畫,在現代生活中的威力來源于藝術與商業。“管理漫畫”如何嬗變成“商業插畫”,需要一番精心的策劃。
商業插畫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文化產業。美國經濟學家凱夫斯在《創意產業經濟學》中提出了文化產品的縱向區別與橫向區別:“文化產品在它們的特性、基調、風格上也都存在著不同,而這些都是獨立于購買者對產品質量評估之外的。用經濟術語來說,它們具有橫向區別。當存在橫向區別的產品以同樣價格出售時,人們的偏愛程度是不同的。”
在國外大牌時裝企業中,不只消費品本身被拿來創作成漫畫,連主打設計師的個人形象也會成為漫畫消遣的對象,當然最高境界還是企業核心理念的漫畫形態輸出。
從目前多數紡織服裝企業“埋頭作畫”來看,管理漫畫在企業內部承擔交流語言的功能居多,如操作規程、安全生產、員工準則等理念和價值觀的宣貫。外部輸出載體則集中在企業官網、企業報刊等傳播程度相對較低的層面。
外界對管理漫畫的沖擊力眾口一詞,對它的商業價值卻至今沒有系統的評估,但是先做起來總是對的。從沒有商業目的到贏得商業價值,海爾用了10年,我們會不會更短?
面對這些精彩的“畫”,不忍再講多余的“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