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載 中國紡織鳳凰涅槃
世界紡織貿易回歸“正道”
從關貿總協定(GATT)轉變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其初衷就是促進貿易服裝貿易自由化,在2005年1月1日終止扭曲世界紡織服裝貿易達40年之久的多纖維協定(MFA)。
回顧中國恢復GATT成員國的地位和中國入世的歷程,中國紡織服裝貿易一直是最大的談判焦點之一,最終,中國以大局為重作出讓步,簽下了紡織產品特殊保障措施(共242款,2008年到期)和特殊產品保障措施(共16款,2013年到期)這一過渡性約定。
此類不合理約定條款是基于發達國家的一種偏見,即中國入世將使其產業受到傷害。這樣的單邊思維在MFA取消后依舊存在,關于“中國入世和MFA取消后,中國紡織業是唯一的受益者,而其他國家是失敗者”的片面論點屢見不鮮。
事實并非如此,中國入世和MFA取消,使中國紡織業加速融入了全球產業網絡(GPN),使中國紡織業處于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比較優勢得以發揮,也推動了世界紡織貿易的健康發展。從2001年到2008年,世界紡織品(SITC65)貿易額增加了約50%,而服裝(SITC84)貿易額增加了約75%。其間,中國的紡織品(SITC65)出口增加了4倍,中國的服裝出口增加了3倍。美國貿易委員會(US ITC)的一份政策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入世使美國紡織服裝制造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但美國經濟總福利和總就業水平卻有所提升。可見,中國入世不僅使中國紡織解除了增長羈絆,也推動了世界紡織貿易的健康發展。
十年歷程 中國紡織鳳凰涅槃
入世十年,中國紡織服裝貿易經歷了思想與實踐的磨練。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跳板,紡織產業是各國經濟轉型和產業更迭的主角,也是全球化中產業轉移和貿易格局調整的對象,因此,紡織全球產業網絡重構必將涉及傳統紡織貿易大國及相關政治集團的利益。
這十年中,特別是MFA取消后,針對中國紡織品的貿易摩擦不斷。紡織產業與貿易被一些政客綁架,無論是逢華必反的右翼,還是左派工會,都會把中國紡織品作為政治談判的籌碼和政治斗爭的操柄。
中國入世十年,中國紡織業頂住了貿易保護主義挑起的貿易摩擦,經受了各種不和諧聲音的鼓噪,認真地實踐了自己的承諾,在世界紡織舞臺扮演了一個負責任的紡織大國角色。
中國作為世界纖維制品消費第一大國,始終履行著開放市場的承諾,不斷降低進口關稅,免去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稅,提高纖維面料和服裝制品的進口量。金融危機前中國的服裝進口約為2001年的3倍,紡織品進口增長了約27%。同時,中國已成為世界高端時尚品消費的第二大國,中國消費者對外部世界的產品需求不斷增長,成為拉動世界紡織和服裝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總體來說,中國努力促進世界紡織服裝貿易平衡,全方位推動多邊貿易政策,加強了面向欠發達國家的技術輸出、投資、合作經營和貿促活動,逐漸成長為世界貿易中舉足輕重的一分子。
另一方面,中國入世后,市場不斷開放,國外零售流通業進入,拓寬了國內渠道,拉動了內需,培育了時裝市場,使得服裝零售額高速增長。到2008年,服裝零售總額增至1.8倍,同時,出口通路也明顯拓寬。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國際競爭中日漸成熟和壯大,逐步實現了產業升級。
創新思變 開啟紡織強國之旅
入世十年,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中國紡織也從快速增長期進入到“量質俱增”階段。近五年,在人民幣升值、招工難、原料與勞動成本升高等內外因素作用下,包括紡織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迎來巨大挑戰,中國經濟也收到了“中等收入困境”的預警信號。
入世后,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紡織全球產業網絡中的主要成員,中國紡織時刻都在經歷著世界的變化。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是也不能隨波逐流,更不應該放棄影響力和話語權。
中國紡織業要改變“世界觀”,平衡進出口貿易,調整內外需比例;通過技術進步實現以資本為紐帶的要素重組,實現新一輪增長;通過產業轉移,優化產業格局,探索增長空間;通過創新思辨,轉變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通過調整產業空間結構、市場結構、產品結構,實踐可持續發展之路。
入世十年,中國紡織業在烈焰中鳳凰涅,開啟了從紡織大國向強國邁進的輝煌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