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三季度內外環境需求分析
一、國內、外經濟環境需求分析
(一)2011年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狀況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起伏,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和瞬間多變。美國經濟持續疲軟,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失業率居高不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低迷;歐盟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經濟大幅減速,三季度經濟接近衰退邊緣;日本震后經濟逐步恢復,投資和消費需求回暖,但受歐美經濟停滯和日元急劇升值影響,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加大,經濟增速放緩,滯漲風險增大。世界經濟復蘇持續趨緩及受阻,下行風險增加。市場需求回升缺乏根本性動力,消費信心下降,市場預期沒有實質性好轉跡象。
從國內來看,中國經濟總體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在運行平穩較快的增長區間出現小幅回落,經濟增長從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的態勢明顯。一方面由于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提升等因素,物價水平上漲的壓力不斷加大;另一方面,由于資金環境趨緊和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增加。
(二)國際市場需求趨冷,服裝出口數量增長乏力
2010年棉價暴漲對服裝終端的滯后效應已經顯現,原料價格高企,供給收緊,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加快了我國服裝出口價格優勢的喪失。與此同時,東南亞競爭國發展加速,30%以上的工藝簡單、附加值較低的中低端訂單向中國周邊國家轉移。加上美、歐、日等市場需求持續走低,我國服裝出口或進入下行通道。2011年,我國服裝出口呈現出“數量增長乏力”和“新興市場增長強勁”兩個特征:
出口數量增幅明顯回落,平均價格持續提升。據海關統計,2011年1-9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52.35億美元和222.24億件,同比分別增長23.26%和1.22%。服裝出口金額占紡織品出口金額的60.42%,較上半年增加2.95個百分點。2011年1-9月份,我國服裝出口增長從數量驅動型轉變為價值提升型。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增幅僅為1.22%,較2010年同期增幅減少13個百分點。從月度出口來看,7月和9月單月出口數量分別同比下降0.94%和3%,月度出口數量增幅回落。出口平均單價增幅持續攀升,同比增長22.35%,較2010年同期提高18.79個百分點,單月價格增幅在連續六個月超過24%之后,9月單月價格增幅小幅回落,為17.97%(見圖一)。
對全球出口全線回升,對拉美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顯著。1-9月,我國對各大洲出口金額均呈兩位數增長。亞洲依然是我國服裝出口第一大洲,占出口總額的34.20%,較去年同期減少0.26%。其次是歐洲,同比增長26.78%,占出口總額的33.91%。第三是北美洲,出口額同比增長13.67%,占出口總額20.73%,較去年同期減少1.75%。我國對拉丁美洲出口大幅增長,增幅達55.94%,占出口總額的5.45%,較去年同期增加1.14%。1-9月,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香港服裝出口金額持續增長,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 27.67%、13.68%、24.16%、4.26%。這些傳統市場的出口金額為759.60億美元,占全國服裝總出口的65.92%,同比增加20.84%,拉動服裝出口14.01個百分點。對拉丁美洲、非洲、東盟、俄羅斯這些新興市場的出口總金額為177.50億美元,占全國服裝出口總額的15.40%,同比增長38.30%,拉動服裝出口5.26個百分點,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傳統市場。
(三)國內銷售是行業發展重要驅動
國內服裝消費持續穩定增長,數量需求現隱憂。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1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增速比上年同期減少1.3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0165億元,同比增長23.5%;服裝類商品零售額5450億元,同比增長24.8%,占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9.06%。根據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統計,1-8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業服裝銷售金額、數量和平均價格分別同比增長了23.65%、4.97%和17.80%,服裝銷售量增速比2010年同期大幅回落5.33個百分點,服裝價格的上漲直接帶動了服裝消費額的增加。
為緩解成本上漲壓力提價、漲價或遇天花板。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月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回升至101.3,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回升至101.6,9月單月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服裝出廠價格也創歷史新高,1-9月衣著類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3%,比2010年底提高5.3個百分點,9月單月衣著類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5%。在棉價回落、國際平價品牌渠道下沉等因素作用下,服裝價格上行勢頭依然強勁,服裝企業普遍通過漲價緩解成本壓力的做法,已很難得到終端市場的接受。根據中華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業的統計,春節和五一黃金周所在兩個月份服裝銷售量均出現了負增長,之后連續3個月大幅回落,8月服裝銷售量僅增長1.56%,而產品平均單價上漲約15%以上。其中部分品類產品銷售量出現負增長,降幅最大的品類是皮革服裝、西褲和T血衫,分別為-18.65%、-13.54%和-6.02%(見圖二、圖三)。
{page_break}
二、服裝行業供給分析
(一)行業生產情況
2011年前三季度服裝產量增速較2010年同期回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83.24億件,同比增長9.48%,增幅比2010年同期下降8.76個百分點。其中梭織服裝95.92億件,針織服裝87.32億件,分別比2010年同期增長10.71%和8.15%。雖然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增速呈現明顯回落態勢,但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區間。而占企業總數量90%的廣大中小企業生存處境與大企業冰火兩重天,在原料價格高企、供給收緊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小企業生產數量大幅減少。因此,總體上全行業生產規模與2010年同期小幅下降(見圖四)。
中、西部地區增勢強勁,主產區增速稍有回落。前三季度,我國服裝產量前五名大省仍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和福建省,五省總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7.50%。而中部地區占比為13.84%,較2010年同期提高了2.90個百分點。和去年同期相比,東部五省增長平穩,同比增長6.08%;其中增幅最大為山東省,達12.33%,增幅最小為浙江省,僅為0.95%。中、西部地區增長勢頭更強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8.51%和28.94%。內陸省份中,河南、湖北、安徽省均呈現良好增長勢頭,漲幅分別達到75.97%、62.60%和35.79%,而河北、湖南、上海市服裝產量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產銷銜接良好,產值增速趨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1年1-9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221.80億元,同比增長28.75%,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8972.07億元,同比增長29.03%,增速分別較年初減緩1.24和1.19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7.54。
(二)投資情況
新開工項目數增速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際完成投資1579.31億元,同比增長40.53%,比2010年底增幅提高了7.57個百分點,施工項目數、新開工項目數和竣工項目數同比分別增加了8.57%、4.02%和27.79%。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占紡織行業投資總額的32.47%,與2010年底基本持平。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服裝行業新開工項目個數增幅震蕩回落,行業投資呈現趨緊態勢。受全球經濟復蘇形勢受阻影響,國內外需求不振,行業投資也難見起色。
企業投資結構變化不大,三資比例明顯下降。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統計顯示,2011年1-9月,我國服裝行業內資投資占投資總額的89.63%,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私營企業投資仍是服裝行業投資主體,占行業投資總額的47.9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61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同比增長77.95%,占行業投資總額的6.8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3個百分點。三資占行業總投資比重下降了3.03個百分點,其中港澳臺投資同比增加21.75%,比重較上年同期下降了0.83個百分點,外商投資同比減少13.14%,比重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20個百分點,個體投資比重很小,僅為1.44%。
中、西部地區投資比較活躍。從完成投資情況看,江蘇投資規模最大,江西、山東隨后,河南、安徽省分別位列第四、五位。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長顯著,增速分別達到72.31%和57.88%,明顯高于東部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區占全國投資比重持續提高,中部地區投資占比較2010年同期提高了8.08個百分點,施工項目數、新開工項目數和竣工項目數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46%、16.35%和42.08%。西部地區投資占全國投資比重為5.65%,比2010年同期提高0.62個百分點。
三、行業經濟運行質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1年1-9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有10305家,累計主營業務收入8762.80億元,同比增長30.13%;利潤總額480.02 億元,同比增長40.11%。1-9月份虧損企業1327家,虧損面為12.88%,比年初1-2月縮小2.0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加20.35%,增幅比年初1-2月上升1.93個百分點。從業人數達340.63萬人,比年初1-2月增加5.33萬人,同比增加7.10%。
行業利潤大幅增加,整體效益提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1年1-9月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實現了28.75%、30.13%和40.11%的高增長,行業平均毛利率、利潤率分別達到15.52%和5.48%,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32%和7.67%,總資產貢獻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8.56%和9.42%,而三費比例為7.88%,同比下降3.53%。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增強,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但由于受到各類要素成本上漲、資金趨緊等因素影響,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勢平緩的情況下,利潤總額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落。
同時,“人”的效率效益大幅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1年1-9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數同比增加了7.1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