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淡季提前了半個月 紡城商戶不做賒賬生意
受國內外市場疲軟、原料價格波動頻繁等因素影響,加上2012年春節又比往年來得早,中國輕紡城市場比往年提前半個月進入了銷售淡季。記者日前走訪中國輕紡城各大市場發現,12月份以來,各大市場客流量明顯減少,雖然還有一小部分客戶上門詢問產品,但直接下訂單的非常少見。
淡季提前半月來臨
“往年這個時候,市場里還有些客戶,可是現在,市場里就基本沒什么客戶了,淡季提前了半個多月。”中國輕紡城北市場的經營戶李先生告訴記者,除了淡季的提早到來,今年棉價的波動也讓面料原本就不高的利潤變得更加微薄。
棉價雖然跌了,成本卻大大增加了”,李先生說,“人工成本也比過去高了許多。去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在2000元左右,今年物價上漲,員工的工資也漲了不少,現在平均在2500元以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上升使得不少經營戶的成本壓力變大。
行情清淡不再賒銷
據一些輕紡城經營戶介紹,過去市場行情好時,他們往往會提供賒賬業務。“老客戶從我們這里進貨,我們一般都先不收錢,讓他們去賣,等騰出資金后再給我們。那時候生意好,做的是持久生意,大家也不擔心會被騙。”
但今年的市場讓不少經營戶不敢掉以輕心。“我們把貨賒給一些外地客戶,有人直接按成本價把貨賣出去,然后就跑了,再也找不到人了。”經營戶周女士說,她今年被騙了一筆,幸虧金額不算太大,一共1萬多元錢。
據了解,臨近年底,為了回籠資金,目前很多經營戶都不提供賒賬業務。
靠產品開發贏得市場
“今年生意比較難做,要守住市場,只有拼特色和品質。”“耀光紡織”的王總表示,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紡織公司要發揮“研發型貿易”優勢,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堅守市場陣地。
“同樣是一塊坯布,印染后整理不同,質量和檔次就大不一樣。”據王總介紹,因為有了不斷出新的面料產品作支撐,今年在市場不景氣時,中國輕紡城不少紡織品公司仍能堅守住市場陣地。哪怕是做外單的布料需求銳減,不少紡織品公司仍能“堤外損失堤內補”,在國內客戶的銷路銷量上有所擴大。
不少輕紡城業內人士認為,紡織公司不應該單純“賣布”,而是適時走出了一條“靠產品開發贏得市場”的“研發型貿易”之路。近幾年,中國輕紡城經營戶大都有了布料研發生產能力,一些骨干紡織品公司還與科研院所結成了“產學研”合作開發產品的獨特模式,一系列創新產品迅速占領了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