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中國創造”中做大“中國制造”
當世界各地的游客在2012年到倫敦觀賞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會在倫敦西區購物中心南莫爾頓街28號看到一家剛開業、名為波司登的中國服裝品牌店。
波司登是亞洲最大的羽絨服生產企業。它有著幾乎所有“中國制造”出口企業的相同點:地處東部沿海、擁有成片的廠房、雇傭大量工人依靠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贏得出口優勢。
不過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各種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國服裝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支配附加值低的大眾化產品30年無敵手的時代已經過去。于是便有了波司登在今年6月斥資2005萬英鎊在倫敦買下一整棟樓開設波司登品牌店,以品牌為依托開始銷售“中國創造”。
過去30多年,“中國制造”風靡全球、帶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然而,近年來,繼續依靠銷售大批量附加值低的產品來拉動整體經濟增長的難度已經越來越大。
從“中國制造”轉向更加依靠科技創新的高附加值的“中國創造”已經成為政府和眾多企業的共識。
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告訴記者,經歷金融危機之后,國際貿易環境較以往更加復雜艱難,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鴨絨、面料等原材料價格也大幅上漲。同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國家的服裝業勞動力成本依然很低,給中國服裝企業帶來極大的挑戰。
“成本必然會上升,因此企業更需要以科技創新、設計創意來提高產品附加值,贏得競爭新優勢。”高德康說。
據介紹,這家從江蘇省常熟市山徑村起步的服裝企業在近幾年不斷增加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實施品牌戰略,進軍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并通過兼并收購,全面進軍“四季化”服裝領域。這使得波司登在過去幾年在服裝市場上的增長率超過170%。
從“中國制造”往“中國創造”的這種轉型在中國政府的官方文件和經濟學家那里有一個更為宏觀與廣泛的表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去年6月至今年7月任聯合國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所的經濟專家王麗認為,中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依靠出口與投資為主的增長模式創造了高速增長的奇跡,但這種模式已經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這也是個必然的規律。
王麗表示,2012年對于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明年要達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增長”的目標,就只能依靠投資和消費。在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背景下,政府應該將投資傾斜于高科技產業和產業升級上。
資金對于那些為產業升級而努力的中國企業來說則至關重要。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中國經濟政策定調,會議指出明年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就包括“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兩方面;“進”則包括“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要實現推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產業轉型升級并非易事,但盡管轉型的任務很多、很繁重、很艱難,但早進行比晚進行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