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赴歐上市及并購機會顯現
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尤其是眾多的中小企業,投資機會與資本都是其在全球經濟動蕩中突圍的關鍵點。“2011沃特金融峰會”之所以選擇在廣州召開,也正是因應了珠三角眾多中小企業的需求。本次峰會將中國企業與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對接作為主要內容,來自全球各大知名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士針對企業融資、上市及管理等具體問題與企業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探討與分析。其中,赴歐洲上市及尋求并購機會成為最受中國企業關注的話題。
赴歐IPO窗口或在明年打開
在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遭遇危機之后,歐洲資本市場也成為中國企業融資的又一方向。“中國公司要抓住機會在德國上市,過去在法蘭克福(申請上市)的7家中國公司中有5家上市,任何發行人都可以在德國復制這種成功。”CMS德和信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安德烈亞斯·贊爾表示。他同時提醒想在歐洲上市的中國企業,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良好的商業模式、利潤率和收入應該超過行業的平均。“你也應該有清晰的公司治理政策,這并不是什么有特別的要求,當然,你還要有一個會計和內控的系統,一定要有良好的內控,這樣的話你也很有機會,我之前也講過了你能抓到短暫的機會窗口。
奧地利第一儲蓄銀行董事總經理及戰略關系部主管弗朗索瓦—澤維兒·達利尼更特別提示,未來一年對于中國企業赴歐上市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機會。“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做好準備,做好法律文書的準備,從而真正準備好在很小的窗口抓住時機,因為明年將是這個窗口打開的時機。”
在德國并購機會增多
與會的專家認為,對于面臨升級轉型的中國企業來說,赴海外收購是解決技術與品牌升級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而目前歐債危機也令歐洲出現了許多可以關注的并購機會,尤其是在德國。“很多人覺得德國公司現在的股價偏低,很多公司現在狀況良好,現金狀況也非常健康,而且它們也做好今后一段時間被收購的準備。”德國泰樂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克里斯多夫·F·華寶坦言。
“以德國為例,德國有幾萬家家族制造企業,目前這些企業大多已傳承至第三代、第四代,家族與企業之間的感情已經淡化,大多是由職業經理人管理。按照我們的經驗,與家族企業第一代、第二代談判是很困難的,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現在與家族股東談判則很簡單,很容易達成協議。”在沃特(中國)財務集團CEO張志浩看來,一方面是德國企業有出售的意愿,另一方面德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與中國是一個很好的互補。除制造業之外,新能源、醫療醫藥、消費品牌類、資源類也是熱門的并購行業。對此,法律專家也提示,如果中國企業赴歐洲進行并購,必須要注意當地法律的規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