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指針開拓中美服裝品牌合作之路
——虎門中美服裝論壇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中國服裝在全球品牌國際化基本的道路。
第一大方面分析了中國服裝品牌如何通過并購美國服裝品牌而進入美國市場。
根據現狀:近年來并購之風日漸盛行以及中國優秀品牌在海外開店,這兩方面開啟了中國服裝企業從“貼牌”到“創牌”的服裝品牌的合作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優勢互補和共贏、共通。
第二大方面是我國商務部在外貿形勢以及政策管理方面的認識及未來的思路。
我國分析,當前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面臨如下三大挑戰:
挑戰之一是貿易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挑戰之二是傳統優勢減少。挑戰之三是我過出口擴大空間日益受到挑戰。我過紡織品服裝貿易長期形成的低成本高速增長模式已不可持續。積極轉型升級才能使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由大到強,實現可持續發展。 {page_break}
針對上面三大挑戰從商務部外貿司角度分析到,以上市場要求外貿部完成三大任務。其一保持外貿的穩定增長;其二力求貿易基本平衡;其三提升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對我們要求大力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提高外貿出口的效益,提升中國制造的形象,加快外貿發展,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的轉變,著力推動我國外貿由大到強。具體的通過以下六大方面來實現。
第一從方面,充分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作用,引導全行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適應最新的形式。
第三大方面是針對品牌的發展、品牌的合作問題進行分析,得出紡織服裝行業品牌的發展,即品牌的產業升級,實際上表現的是品牌服飾產業結構調整問題。
其中的結構調整指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外銷、內銷兩個機構調整問題。隨著中國市場發展,也隨著金融危機對國際市場的沖擊,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市場的結構發生一個持續的變化,出口的市場在整個紡織結構中在逐漸變小,這個結構說明中國市場本身是我們整個紡織服裝結構發展最主要的市場。第二個是紡織服裝市場份額,最好的7%的企業占據了行業31%的份額。 {page_break}
針對以上三方面結構調整問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通過思考總結出應該從: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四大戰略方面進行改革。并把“這四大戰略”作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向。服裝品牌方面,中國的企業可以從國外的服裝企業得到一些借鑒,不過,國外企業的發展經歷,不是完全適合我們國內的企業進行模仿。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雙向互動,資源互補戰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聯姻,這是我們國內企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的一個最大轉變,可以預見,未來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過程中,將圍繞著科技創新、人才對接、資本運營、渠道拓展、文化融合等,這些合作我們希望成為一種有質量的合作,質量的增長絕不僅僅是渠道的拓展,資本的增加,應該是基于一種共贏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融合,可持續的發展。國際市場的消費格局,正朝著個性化的方向不斷的發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零售業企業,都是在標新立異,所以我們所追求的簡單的購并一些品牌絕不是目的,而是要最大程度的整合資源。自主品牌的發展,一方面要遵循發展規律,一方面要學習國外經驗。應該探討合作模式的創新,除了購并以外,我們也可以在合作經營等方面做一些探索。
第四大方面是針對中國品牌如何進行國際化進行分析,指出了中國品牌國際化的四大方向。
通過深入研究國外品牌的發展,探討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以及虎門鎮,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我們得出:要想突出品牌的包圍,走向國際,只有建立品牌集群,建立區域品牌,培育品牌生態,按照國際品牌的發展規律逐步的建立虎門的國際品牌,形成這樣的品牌集群以后,就實現了虎門的區域品牌。得出了區域品牌應該是品牌的集群結論的觀點。
目前我國服裝品牌國際化四大驅動力分析:1、市場需求驅動力。目前中國的品牌李寧、安踏、勁霸等等,發展比較快但是仍然還比較小。 在質量、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上品牌的四要素這方面我們有欠缺,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針對這四要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建立行業服務平臺,加強行業標準的研究化制定,推行檢測網絡的發行,召開一系列的會議,但是市場需求的驅動力仍然有待加強。2、品牌的競爭力方面,我們品牌的競爭力仍然不強。中國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青睞于國際品牌。中國人很少想國內有沒有可以和其對等的品牌。我們徘徊在中低檔,低價格等殘酷的競爭,沒有在創新設計上進一步的提升。競爭驅動力是不足的。3、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驅動力。中國已經不是搞不搞品牌的問題,中國未來的產業升級,一定是品牌。所以這個趨勢下,全球經濟一體化,共贏合作,探討品牌經營模式,中國作為第二經濟大國,是我們品牌發展驅動力最強有力的來源。4、資本的推動力,美元的持續貶值,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TPD的一些協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崛起的大國,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購買國外品牌,這是一種不可抵擋的發展趨勢。我們接受國際的品牌進入中國,同時我們要鼓勵中國的品牌走向國際,這也是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的一部分。
品牌國際化的五大阻力:1、相對滯后,所以造成沒有出現國際品牌。這就是我們國際品牌培育速度過慢的一個問題。 {page_break}
本土品牌國際化主要從有四個方面:一、本土品牌的培育,我們強調本土品牌國際化,但是我們是否要首先考慮本土品牌本土化。我們首先要推出幾個在國內能和國際著名品牌相抗衡的中國民族的品牌,如果在國內都沒辦法和國際資本。我相信未來的30年,中國的中央政府一定會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支持中國品牌的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也專門成立了品牌領導小組,來研究和制定政府支持服裝品牌走出去,支持中國品牌壯大和發展的政策。
第五大方面是中外品牌合作過程中如何規避風險問題。
中外合作是必要的,合作過程中規避風險也是必要的。風險規避最重要的是要轉變思維。在中國企業當中,傳統思維的轉變比較難,應該主要從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個方面進行。
國內市場主要分兩部分,一個就是品牌經營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品牌設計合作問題。
以前在國內我們所說的品牌經營,指的品牌就是經營。還有品牌特許經營在中國一直做不好。在國際品牌特許經營這件事上以后要合作、慎重部署、自我保護。
第二個在國內市場中品牌設計合作方面,要學會引進國際品牌、國際人才、學會整合國際資源。
引入國際人才要考慮知道你要什么,國際設計人才能做什么,和我們自己團隊能做什么。特別是國際人才能做什么,其實也要關心他不能做什么。所以我們和國外合作當中,更多的合作應該趨向于軟實力方面的合作,而不是硬實力方面的合作。需要向國外學習,要尊重知識,尊重智慧,尊重軟實力。 {page_break}
思維的轉變:從被動經營轉向主動經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自己的產品組合,就是你要建立你自己的設計團隊,要做出自己的產品來。第二條就是如果有了你的產品組合,甚至于用了你自己的品牌的話,你走到國際市場當中去,中外合作就可以建立中方企業的品牌,和中方企業的產品優勢,在一個更高層次上走向國際市場,就是把自己的品牌達到國際市場去。
除此之外尊重知識,尊重智慧,尊重人才。針對大多數中國企業的現狀,聘請專業化的顧問機構是重要的風險規避。
(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