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老大:做西北羊毛防寒服的“領頭羊”
“現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總有采完的一天,而羊毛資源卻是可再生的。我們企業家們賺了錢之后,就想著買房子置地,能不能想想怎么為榆林的子孫后代做點事情呢?”在由陜西羊老大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羊老大”)牽頭召開的首屆中國羊毛防寒服產業研討會上,董事長王飛慷慨陳詞。他的一番話說出了很多榆林人的隱憂:能源枯竭后,榆林靠什么?王飛給出的答案就是榆林傳統產品––羊毛防寒服。
“羊老大”成立于1995年,目前已經成為榆林乃至陜北數一數二的大型羊毛防寒服企業,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其領導者的魄力和能力是分不開的。陜西省服裝協會陳會安會長總結出“羊老大”的幾個榆林“第一”:第一個改變了小作坊的生產模式,建立了先進的生產線;第一個完成股份制改造;第一個完成品牌化運作,率先獲得陜西名牌產品和商標;第一個把設計研發中心設在北京,形成了完整的設計團隊。
突破瓶頸,做改革的先行者
董事長王飛是從山溝溝里走出來的放羊娃,與其他人不同,他有著不一般的膽識和魄力。羊產業是榆林的傳統產業,養羊的收入直到今天仍能占到農民收入的一半,但他很快發現靠養羊、賣羊毛致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發展下游產業。于是他在1995年成立了羊老大制衣有限公司。最初企業很小,只有40多臺縫紉機,一個人管理。但那時羊毛防寒服已經發展起來,而他的家鄉橫山縣又是羊毛防寒服的發源地,憑借資源和技術優勢,“羊老大”很快站穩了腳跟,并迅速逐漸發展到擁有200多臺設備的服裝公司。
很快,“羊老大”的管理者們發現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使生產效率低下,產量不能提高,技術更難以創新。于是2006年,“羊老大”在設備更新上投入巨資,在榆林地區率先引進了先進的生產線。當時負責新生產線建設的李濱說:“我到‘羊老大’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籌備新廠。那時公司人手不夠,從設備的購買、安裝和調試,再到招工、面試、安排生產,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和兩個業務員來做。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我們干勁很足,僅用45天時間,新廠就建成投產了。當年就實現產量46萬件。”先進生產線的投產,使企業的產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羊老大”從此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2002年,“羊老大”進行了第一次股權改制,首開了榆林服飾企業經營的新模式,以代理商參股的方式,使其成為一家有42個股東的股份公司。
現任總經理姜野對這次改制的評價很高,他說:“這次改制以捆綁代理商的模式買斷了代理權,這樣企業的市場就有了保障,不用花時間和經歷去跑市場;同時,先付款后拿貨的結算方式也避免了退貨和欠款現象,減輕了公司經營負擔。這種經營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公司可以專注于組織生產和產品研發,為企業后面大發展提供了基礎。”2008年,羊老大重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注冊資本5500萬,年產120萬件,年銷售額達3.5億元的大型服裝企業,為成為陜北第一家上市的服飾公司做好了充足準備。
好質量,好品牌,好銷路
沒有質量就沒品牌,沒有品牌就沒有附加值,沒有附加值就沒有利潤,企業就不能生存。為了控制質量,羊老大提出“抓兩頭,看中間”的管理措施,嚴格控制原料和成品的質量檢驗,并對生產環節的半成品進行監控管理。
在原料的質量控制上,除了對面料和羊毛的采購嚴格把關外,“羊老大”還購買了2套梳毛機,專門用于產品的羊毛絮片生產,使原料在成形之初就有了質量的保障。姜野說:“在榆林,我們是第一家有兩臺梳毛機的公司,但我們的機器從來不做外加工,只給自己的產品提供絮片,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產品的質量一致。”
談到服裝產品質量抽查中最為普遍的纖維含量與標識不符的問題,姜野自信地說:“我們的產品絕對不在纖維含量上作假。為了避免梳理毛片時,雜質沒有被清除干凈而影響纖維含量,我們都是按照高于含量要求的5%來生產的。比如,吊牌上標注含羊毛95%,其實是按照100%羊毛含量加工的。所以說,‘羊老大’的產品不會出現含量不足的問題。”
實際上,“羊老大”對于產品質量的重視從2007年就開始了。現任生產部經理李濱是第一任質檢中心主任,他對質檢中心的運行了如執掌,“我們是榆林第一家成立自己內部質檢中心的公司,中心的任務除了控制原料的質量外,還要在產品出廠前實行三級檢驗,任何不合格的產品都不能上市。這個部門在公司中直屬于總經理,對產品質量有一票否決權。”他介紹說。當其他企業還在糾結建立控制質量的投入和回報比時,“羊老大”已經走在了前面。好質量為企業贏得了好口碑,在2007年的銷售季,“羊老大”產品的銷量一下就超過了其他同類產品,而且逐年遞增。好的質量征服了消費者,為企業贏得了市場。
“藍海戰略”,搶占高端市場
羊毛防寒服原是上世紀末,榆林人利用當地的羊毛原料和加工優勢開發出來的防寒產品,在保暖產品只有棉衣和軍大衣時,羊毛防寒服以其保暖和輕便的優勢,一出現就風靡全國。然而受到隨后興起的羽絨服的沖擊,多年來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等地區,再加上國有企業體制的限制,推廣方式較為落后,營銷觀念淡薄,使得羊毛防寒服的市場越做越小。尤其是近年來,消費者更加注重時尚和潮流,羊毛防寒服在款式和面料上卻遲遲不能突破,因此消費群體只能局限于老年人。防寒服的市場本來就不大,加上羊毛加工的技術含量低,使得單榆林本地的相關生產企業就很多,市場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羊老大”的管理者意識到,要想更好地生存就要跳出競爭激烈的紅海,必須開發競爭少、利潤高的藍海市場,尋找新增長點。
2009年,“羊老大”在充分調研了保暖服裝市場后,看準高檔產品的空白,提出了開發高端羊毛產品的戰略。總經理姜野介紹說:“羽絨服因為外表蓬松臃腫,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很多高端人士已經不選擇了,但目前還沒有出現第三代防寒產品來替代它。我們羊毛防寒服恰恰具有保暖舒適、輕便貼身,以及防風透氣的特點,如果在款式和性能上作出突破,做成外穿的高端產品,那么它的發展潛力將是無限的”。因此“羊老大”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在北京成立,專門負責高端羊毛防寒服產品的研發。“之所以把研發總部設在北京是為了依托首都的人才和信息的優勢,在設計理念和管理觀念上與國際接軌,從地域上就完全跳出傳統羊毛防寒服的發展環境。為了使我們推出高端產品具有大牌的感覺,我還專門去香港聘請了高級服裝設計顧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使羊毛防寒服走向新的發展方向”,姜野說。
政府支持,推進產業前行
對于羊毛防寒服產業的發展,當地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榆林市科技局局長韓宇平提出要從政策和技術方面對羊毛防寒服產業的發展進行支持,把羊毛防寒服產業的發展納入榆林“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項目,以及西安工程大學的重要課題;此外,科技局還與“羊老大”組建羊毛防寒服研究中心,研究羊毛的優化問題。政府的助力為羊毛防寒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羊老大”所引領的羊毛防寒服產業也必將迎來新的時代。
記者手記:
“羊老大”要想真正成為羊毛防寒服行業的“龍頭老大”,還有很多路要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政府的支持。榆林當初以“羊煤土氣”作為產業發展配置,但如今已經“羊”已經在榆林的發展規劃中消失了。要想做好羊毛防寒服行業,避免出現“羊還在,人還在,煤卻挖完了”的后果,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行業引導的作用不容小視,這種作用不僅體現在資金上,還在于政策和宣傳上。
其次是羊毛防寒服行業的提升。目前,羊毛防寒服還不足以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細分產業。與羽絨服產業比起來,還只能算是保暖服裝系列內的一款產品,甚至很多人在來榆林之前都沒聽說過羊毛防寒服。從羽絨服的生產基地常熟的發展經驗來說,產業的提升要靠整個區域的企業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抱團”對市場形成影響力。對于“羊老大”來說,只有產品已經形成相關產業之后才能談“領頭”與否的問題。
再次是企業自身的提高。要想做產業,企業就必須有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創品牌、獨有的技術和建立行業標準上。目前,全國羊毛防寒服的市場規模有十幾億元,主要分布在陜西、內蒙古、東北等地區,其中榆林的羊毛防寒服銷售額占到全國的75%,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為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如果沒有品牌、核心技術以及不能掌握行業標準的話語權的話,就很容易被其他有類似的地區所替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