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誠品成立4年銷售額突破20億
小心!凡客
成立4年時間里,2010年銷售額20億,H&M的決心,他甚至屢發狠話:2013年達到100億(事實是今年他的銷售目標就是100億)。他賦予了凡客誠品使命之一是要擠占ZARA、H&M、優衣庫利用中國制造獲取暴利的空間。陳年用他自己的邏輯保證凡客誠品以低價格(或許還有質量)將國內大批制衣商遠遠甩在身后,但他卻難以甩掉這枚硬幣的另一面:凡客誠品是誰?中國的ZARA、H&M,還是中國的亞馬遜。最近,當凡客誠品要做家居時,陳年頭上又多了一頂荊棘王冠—中國的宜家。
陳年未必討厭這些看上去有失公正的稱謂,雖然凡客誠品只能是凡客誠品,陳年做不了中國的阿曼西奧(ZARA的創始人)、中國的斯蒂芬(H&M董事長),中國的柳井正(優衣庫的創始人),但對于他來說,這些是沒有惡意的噱頭。尤其對投資者而言。
可是,陳年無法回避凡客誠品面目的模糊。他在言辭上努力表達接近經典時尚的愿望。在微博中他寫道:我希望將來能夠把LV收購了,然后就賣跟凡客誠品一樣的價錢。我也希望把匡威收購了,帆布鞋就賣50塊,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結果。
此言論一出,近3000條轉貼和評論中,“扔雞蛋”的遠遠超過“送鮮花”的,誰都沒把陳年的話回事兒,僅僅將其看作營銷高手的炒作罷了。
NTA創新傳播機構創始人申音則表達了相反的觀點。他說,太多人誤會了陳年。現在工業時代的品牌觀早就應該讓位于互聯網品牌觀了。所謂設計師手工精品,其實只是高價幌子,奢侈品牌是可以被解構的。完全有可以平價優質、真誠溝通。
在過去的20年中,像ZARA、優衣庫、H&M這樣的快時尚企業,已經開始實施解構奢侈品的任務。所謂的快時尚,簡單地說,通過國際大牌最新款發布會及其他渠道搜集時尚信息進行整合設計,準確識別并迅速推出相應的服裝款式,把最好的創意最快地收為己用,借奢侈品的設計力量,犧牲部分品質,快速度、高頻率地更新時尚,滿足消費者追隨潮流的需求。一般來說,“快時尚”從設計到生產銷售,只需要15天,價格不及國際大牌類似款式的1/10.因為定位為平價的奢侈品,快時尚品牌吸引了大量的白領消費群體,這讓快時尚品牌在過去的20年中,快速崛起,對昔日的奢侈品牌造成巨大的沖擊,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2009年10月,世界時尚界巨頭范思哲宣布,關閉其在日本的若干門店,同時,普拉達、香奈兒宣布裁員一成,古馳旗下的圣羅蘭和Alexander McQueen都關閉了其在日本和俄羅斯等一些重要市場的門店。
看看今年4月14日福布斯公布的世紀富豪榜單,你就知道它們有多么的兇猛。資料顯示,有15名時尚界人士進入了全球前六百六十位的排名,名次最靠前的是第4位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他來自奢侈品大集團LVMH,資產410億美元。排名第7位的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和排名第13的斯蒂芬。帕森(Steffan Person),前者來自Zara,后者來自H&M。陳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頗多。在過去的一年半中,無論是高調邀請韓寒、王珞丹、黃曉明出任品牌代言,又或者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交、地鐵投入巨量的平面廣告,還是韓國籍著名服裝設計師金美淵出任凡客藝術總監兼首席設計師,還是改善整個運營體系,包括后期的物流管理。陳年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做網上的快時尚品牌。
可凡客誠品終歸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它沒有“快時尚基因”。比如說,設計師+買手團隊。在ZARA,每款衣服是由“設計師”、“市場專家”以及“進貨專家”三者一起來確定設計款式。顯然陳年的團隊里沒有這樣一群人。
陳年并非不愿意做中國的亞馬遜。可同淘寶、京東商城相比,它的品牌效應略遜一籌。換句話說,一提到中國的亞馬遜,更多的人不會認為是凡客誠品。因此,也有人說它更像網上的“宜家”。
成為誰并不重要,陳年只要做好他自己就足矣。可這也并非易事。
陳年要面對的問題有:
一、巨額廣告投放模式能否成就強勢品牌ZARA、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有一個強勢的品牌。而支撐品牌成長的最主要形式是廣告。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在其自傳《一敗九勝》中說,為了對視聽者表現出敬意,優衣庫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消費者,而要讓消費者根據各自的心智對廣告內容進行判斷,也就是說不是單方面的信息傳遞,而是要讓觀眾在看了廣告之后自我感悟。這被認為是優衣庫成功的秘訣之一。
盡管凡客體廣告也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感悟”,但是當主流門戶、論壇、地鐵、公交站,甚至當你使用hotmail撰寫郵件時,凡客的各種廣告總會出現在你的電腦屏幕前,或輔以代言人韓寒或王珞丹的“凡客體”一并映入眼簾,并且是持續三年的病毒式入侵,這著實產生審美疲勞,狂轟濫炸的廣告能否造就強勢品牌,這需要打個問號。
此外,業內流傳的凡客廣告投入產出比為1:3,凡客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廣告拉動型企業。這就會造成凡客在發展模式上的一個尷尬:加大廣告力度勢必刺激業績,反饋至公司層面便可能造成運營體系的壓力;若為減緩運壓力而控制廣告投入,凡客的品牌知名度可能隨之下降。
如何破解這個矛盾,凡客還沒找到好辦法。
二、上游資源整合得不夠好“快時尚”品牌的貨品管理核心就是“快速、少量、多款”,甚至人為造成缺貨——這一分鐘你不做出購買決定,下一分鐘商品就會售光。“快”更是它最突出的特征:快速設計、快速生產、快速出售、快速更新。這對快時尚企業的上游資源整合能力,尤其是捕捉潮流的設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凡客在這一方面存在短板。
去年8月份,網友爆料稱,凡客誠品涉嫌“抄襲”著名設計師Flying Mouse和美國T恤網站Shirt.Woot的設計創意。不僅如此,其上線的自有品牌帆布鞋,在設計上涉及抄襲包括匡威、VANS、CROCS等。
當然,凡客正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比如2009年3月,韓國籍著名服裝設計師金美淵出任凡客藝術總監兼首席設計師,但是,雙方的跨界合作并沒有碰撞出火花。現在陳年打算拋棄傳統的自主設計路線,轉向設計眾包——通過利益分享策略,激發產業鏈的創意能力,但是在缺少原創文化的中國服裝界,效果怎樣還未可知。
三、用戶體驗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相較于ZARA、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作為網上快時尚品牌,更強調體驗與信任。
這也是為什么陳年總是想盡各種各樣辦法“一層層地剝掉用戶在網購中存在的各種顧忌”的原因。比如除了推出貨到付款、滿59元免運費、30天無條件退換貨等,凡客誠品還創造性地推出了當面驗貨、當面試穿的體驗式服務。
這些都讓凡客誠品在電子商務網站中的用戶體驗有口皆碑。但是像去年倉儲搬家導致配送延誤的問題大規模爆發,陳年以公開信方式向消費者致歉,以及產品質量問題,讓這種信任感很容易被破壞掉。如何在信任感的建立上做到盡善盡美,這對凡客來說是個考驗。
四、快速反應系統建立需要時間之所以叫快時尚,是因為這一切的背后是整個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專賣店直銷一體化的快速反應系統,以ZARA為例,它可以做到15天完成產品從設計、采購、生產到全球各地專賣店上架銷售(國內服裝企業一般補單都要超過30天),24小時內配送到歐洲大部分店,48小時到達美國,48-72小時到達中國和日本。
這種快速而強大的商業鏈系統才是ZARA賺“快”錢的真正支撐和保障。如何搭建這樣一個快速反應系統,這對凡客誠品來說,同樣是一個考驗。
五、快速擴張可能導致人員管理難題凡客物流部門今年擴張計劃就是1000人,按照一般邏輯,人員快速的擴張必然導致管理上的難題,如何控制節奏,這是陳年需要思考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