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棉商被迫棄約
雖然前幾個交易日“依稀”出現了止跌反彈的勢頭,但是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短期內下跌很難回頭,24000元/噸為階段性底部區間。
5月12日,中國棉花信息網公布了一串讓人難以置信的數字:當日下游紗線KC32S報33100元/噸,跌1750元/噸,單日跌幅超過5.0%。在這一串數字背后,是棉花現貨、期貨價格近兩個月的強勢回調。其間,棉花貿易開始出現棄約現象,而一些棉紡企業從限產逐漸變為停產。
棉商棄約率提高
據中國棉花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個月前,棉花貿易商棄約的現象就已開始逐漸顯現。而在美國近日發布的周統計數據中,也提到了棉花貿易中出現的違約情況。安糧期貨分析師姜興春介紹說,今年3月份國際棉花價格大漲,但是國內棉價漲勢相對趨緩,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
和采購國產棉花相比,進口棉一度虧損達7000元/噸,當時的違約率約為20%。“而今年五六月份到港訂單的違約率已經升至30%。”姜興春對記者說,造成這種結果的因素很多。他進一步分析指出,美國州立交易所近期注冊倉單交易量減少,且多為平倉。美國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棉花又回流到國際市場,造成許多交易者被套,因此,棉花重新進入美國市場進行交割。這可以說是造成訂單違約的一個直接原因。
此外,永安期貨研究院副院長任新普認為,造成棉商棄約的大背景是去年下半年價格的持續上揚。他說:“自去年下半年棉花價格持續飆升開始,受到多重成本壓力的疊加,國內紗廠的利潤被不斷壓縮,導致原料采購意愿減弱,造成了棄約現象。雖然近期棉價開始回調,但和去年上半年相比,目前的棉價仍然處于高位。棉價回調反映到交易訂單上還需要一些時間。”他也提到,由于今年以來國內貨幣政策一直處于收緊的狀態,融資環境不太理想,對于中小型棉紡企業來說,資金狀況不太樂觀。不僅如此,下游需求的冷淡也逐漸反映到了上游的棉花交易。
棉紡企業艱難“去庫存”
棉商的日子不好過,棉紡企業也正在面臨危機。由于棉紡企業去年下半年對于棉價上揚有強烈預期,因此,當時大部分企業不斷采購原料增加庫存。不過,當時大量入庫的棉花現在卻成了棉紡企業的一塊心病。
河南某中型棉紡企業負責人萬經理無奈指出,去年紗廠原料的平均采購價格在28000元/噸左右,如果以這個數字計算,紗廠現在的原料采購價虧損約12%。“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令人頭疼的是,現在很多服裝企業都開始用化纖代替棉紗,對棉紗需求量大幅減少,因此,現在很多紗廠都處于限產停產的狀態。”萬經理說。
來自今年春季廣交會上的消息也顯示,今年的服裝加工企業簽單情況不妙,訂單數量減少且多為短單。大量積壓的庫存使得棉紡企業不堪重負。在中國棉花協會召開的二屆三次理事會上,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功著在發言中提到,近期紡織企業銷售狀況不理想,訂單中大單長單少,貨款回籠慢,旺季不旺。此外,紡織企業庫存正在不斷增加。目前,一些棉紡企業的庫存已經達到60天的出貨量,但是在正常情況下,這一數字應該在15~20天。任新普認為,如果棉花市場持續上演跌勢,且下游紡織企業的采購意愿增強,棉紡企業的現狀可能會得到改善。
關注產需關系未來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分析師認為,對于未來國內棉花價格的走勢,需要關注產量和下游需求兩方面因素。本種植年度,國內棉花種植面積達到8150萬畝,比去年增加448萬畝,增幅約為5.8%,增幅穩健。
據美國農業部近日公布的5月供需平衡報告顯示,2011~2010年度,預計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棉花主產地將增產,全球產量預計達到1.24億包,約2715萬噸,增幅達10%。這一數字刷新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高紀錄,對今后一段時間的棉花價格產生巨大利空。受此影響,2012年度棉花合約價格顯著下跌。{page_break}
此外,下游市場的需求仍舊令人擔憂,如果需求量無法得到提振,棉花價格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今年春季紡企訂單“慘淡”似乎已成定局,只有待到秋冬季服裝開始加工生產時,才能使得棉花需求得到拉動。目前,分析人士普遍認定,24000元/噸是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的階段性底部,當現貨價格低至這一區間,將不會有進一步的大幅下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