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夢 臥薪嘗膽成大器
2001年12月11日,我國經過15年的曲折談判和漫長等待,終于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這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戰略性選擇,也為中國紡織行業開辟了提升國際競爭地位、加速提質升級的舞臺。
如果說當時國人對此還心存疑慮的話,那么十年后的今天,中國已經依靠自己的實力贏得了全球紡織制造大國的不爭地位,并將實現紡織強國的宏圖大志鎖定在了未來十年。
當年的中國紡織人一直在尋找答案。2002年,“中國紡織工業總產值、利潤、出口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這條新聞送上了加入世貿組織一年的紡織成績單,堪稱當年“中國紡織十大新聞”里最令人鼓舞的消息。2005年,“紡織行業在后配額時代元年繼續保持加速增長勢頭,各項經濟數據再創新高”。這條入選新聞則再次證明了中國紡織工業強大的競爭力,使中國紡織人得以愈發自信地面對復雜環境下來自全球的關注。
關注目光的背后體現的是不同的利益訴求和感情色彩。陌生加劇了誤解,溝通勢在必行。綜觀十年來每年的十大新聞,有關貿易摩擦、應訴與反訴的消息多次入選;與此同時,達成協議、合作備忘、全球論壇、國際展會等消息入選率更高。這說明伴隨著加入WTO后的進一步開放,中國紡織工業積極通過多種形式與世界溝通,十年來從未放棄,并且收獲顯著。
于是我們在近十年的新聞中看到了中國紡織人與世界交流的兩種方式。
一種如:2004年,美國與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多種形式加大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限制,中國政府和紡織業界積極應對;2005年,后配額時代元年貿易摩擦頻繁,中國政府、行業組織積極磋商,先后與歐盟、美國分別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歐盟發起對我國第35類紡織品的反傾銷案,我國22家應訴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另一種如:2004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積極開展行業外交,與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簽署合作備忘錄。同年,首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在京召開,并連開4年,為增進中外紡織業的溝通、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2005年起我國政府采取加征出口關稅等8項措施,以保證紡織品出口的健康發展。2007年,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巴黎)成功舉辦。2008年,中國加入國際紡聯,紡織行業的國際合作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我國在全球金融危機肆虐之時首辦國際紡聯年會,展示了中國紡織行業的形象,增強了世界同業的信心……
十年間,在頻繁的摩擦與對話之中,中國紡織業從默默地埋頭生產到抬起頭來交往溝通;在積極應訴與反訴的過程中,中國紡織行業和企業不僅在實戰中熟悉了WTO的規則,而且與貿易伙伴之間增進了交流和理解,交往日益密切。{page_break}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的記憶里,配額取消前后一直是不停的談判和溝通。“2003年和美國人談判,2004年和歐洲人談判。雖說立場不同、溝通方式不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雙方交流日益頻繁,了解日益加深。2005年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備忘錄的最終簽署,正是基于中、美及歐盟各方政府和行業組織間的多次溝通與交流。”
據高勇回憶,剛開始與美國相關行業組織接觸的時候,對方顯得非常冷淡,根本沒有進行談判和溝通的表示。“我們堅持去溝通,告訴他們目前貿易格局的變化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紡織經濟結構調整低成本轉移的經濟規律造成的必然結果。美國人也認可這個事實,漸漸地我們找到了彼此溝通與交流的空間。”
“當時在美國全國紡織聯合會的主要負責人中,有的從沒到過中國,有的只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到過一次廣州。于是我們就邀請他們到中國來看看。現在呢,其中一位已經把自己的投資放到中國了。”高勇說。
十年來,中國紡織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際化運作水平和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能力,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這一時期提出了加強“行業外交”的工作思路,針對紡織行業民間外交活動日益頻繁的狀況,積極組織國際交往對話,考察國際合作條件,組織企業走出去,爭取有關政策。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還大力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以提升行業的內在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2005年5月31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推廣委員會在京成立,《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在紡織行業推廣試行。由此,紡織行業成為全國各產業中最早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行業,CSC9000T也成為全國第一個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標準。
從中國紡織行業十年來取得的巨大進步來看,紡織行業抓住了加入世貿后的大好時機,依靠質優價廉的產品贏得了國際競爭優勢,產業鏈整體競爭能力迅速提升,確立了紡織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的獨有地位,即使在金融危機肆虐時也仍然保持著整體競爭優勢。
十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從2000年的530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713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的比重從2000年的14.6%提升到2009年的31.72%。出口產品結構、貿易方式及重點產品出口競爭指數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入世十年,大國乃成。今后十年,強國可期。2011年“十二五”開局,中國紡織工業將站在過去十年發展的基石上,向著新的強國目標邁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