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地區棉花收購結束 價漲質降棉農收益增加
截至12月14日,2010年度企業,皮棉收購加工量只達到年設計能力的20%。
總體說來,靜海地區今年收購工作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棉農隨摘隨交,收益創高。據調查棉農平均籽棉售價5.3元/市斤,畝產220公斤計算,毛收入可達2332元,減去成本每畝1000元,保守計算每畝純收入可達1332元,今年植棉效益創歷年新高。
二、收購價格一路高漲。回顧從9月13日開秤價4.2元/市斤,到11月10日達到7.0元/市斤,漲幅達66%,歷史罕見。由此可分三個階段,一階段5至9月,溫和上漲;二階段10至11月上旬,瘋狂飛漲;三階段11月中旬以來,逐漸修正回歸理性。就像清朝的一首《詠棉詩》一樣:“五月棉花發,八月棉花干,(十月)花開天下暖,(十一月)花落天下寒。”
三、籽棉回潮大。由于棉花流通企業受大好形勢的影響,收購熱情異情高漲,認為只要收購到籽棉就有利可圖。絕大部分企業忽視了回潮率,照樣搶收,高時達20%甚至30%,加劇了棉農不晾曬籽棉現象,更有甚者惡意摻水使假。
四、棉花質量低下。由于搶收“超水棉”的原因,棉花質量無法保證。截至12月14日400型企業2010年公檢顯示,天津市4級棉花占主流,3級棉花比例極少。據纖維檢驗機構報告顯示,靜海縣某400型加工企業4級皮棉比例為64.10%;5級皮棉比例為30.7%;3級皮棉比例僅占4.10%。
五、籽棉衣分率低于去年。去年平均37.39%,今年34.48%,降低近3個百分點。其原因有三,一是今年棉花生長期短,春天播種時比往年晚10至15天,自然品質下降。二是籽棉回潮率大,比去年加大2個百分點,造成籽棉加工烘干后虧損加大。三是籽棉含雜高,大青棉桃、棉殼、棉葉等雜質多于往年,經檢測籽棉含雜最高達到7%,企業成本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