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白鷺化纖跨越式發展之路
作為我國粘膠纖維行業領軍企業的河南新鄉白鷺化纖集團,尤其是在近期紡織原料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備受人們關注。日前,記者到該企業采訪,展現在眼前的依然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無論市場風云如何變幻,“白鷺”這個有著50年專業生產粘膠纖維歷史的大型骨干企業,憑著實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仍然在中原大地展翅翱翔。
兩個上市子公司
1960年,正值國家自然災害時期,我國依靠自身技術力量,第一批化學纖維工廠新鄉白鷺化纖集團公司誕生。50年歲月,對人生來說是漫長的,白鷺老一代創業者們已然落英紛飛,有的已經作古。他們走了,但他們的精神還活著。從50年的歷程里回望到的光亮,便可知推動白鷺化纖的原動力是什么。
1964年9月,當第一批短纖維從開棉機吐出時,人們無不為之自豪。它打破了國外“中國20年也生產不出人造纖維”的預言,并成為白鷺老一代創業者們一生中的重要記憶。這種特殊的記憶,為白鷺的發展壯大,注入了無可替代的基因。
白鷺化纖伴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以艱苦創業的精神,鍥而不舍地一路跋涉,經歷了坎坷與曲折,困頓與突圍,發展與變革,一步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白鷺已由建廠初期投資不到6600萬元,發展到總資產53億元,化學纖維年生產能力達到23萬噸,總生產規模是建廠初期的42.6倍。同時,公司職工由原來的2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2000多人。并且,白鷺擁有“新鄉化纖”、“雙鷺藥業”兩個上市子公司。
公司主要產品有半連續紡粘膠長絲、連續紡粘膠長絲、粘膠短纖維、氨綸、滌綸民用長絲5大系列2000多個品種。近年來,又相繼研出色粘膠纖維、竹漿粘膠纖維、負離子粘膠纖維等10多種功能化纖維。產品不僅行銷國內,而且出口韓國、意大利、日本、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白鷺化纖集團粘膠長絲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0%以上,累計創匯6.7億美元。自1992年至2009年,集團公司共上繳稅金近20億元,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化纖行業競爭力十強”。這些閃光的數字,見證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實力奠定地位
白鷺的前20年是在封閉的計劃經濟的軌道上運行,過著高就業低收入的日子,然而“創造歷史”足以讓白鷺人自豪。在短絲投產后6個多月,長絲投料生產一次成功。至此,白鷺化纖長絲、短絲全部投產,達到了“高標準、高水平”的要求,受到國家紡織工業部的表揚。白鷺化纖作為中國第一批化纖行業的骨干企業載入歷史,銘刻在中國人的心里,無可爭議地成為中國化纖行業發展、進步的一種標志,也是歷史留給白鷺人的榮耀。
白鷺這后30年,尤其是近10多年來,改革開放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企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公司年年都有新項目,而且建一個成一個,規模和經濟效益比肩提升。
1987年,第二長絲車間一期,年產2000噸項目投產。1988年,續建1000噸長絲項目建成投產。
1994~1995年,第二短絲生產車間,一期、二期年產共1萬噸工程項目建成投產,使公司短絲年產量增至2萬噸。而且,第二短絲生產車間的建設,與全國同規模項目相比工期縮短1年,節約資金5000萬元,為白鷺的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6年投資5000萬元,1997年投資4000萬元,兩個粘膠長絲中型試驗車間相繼建成投產。
1999年,年產3000噸粘膠長絲連續紡項目建成投產。其產品具有卷裝大、無接頭、毛絲少、染色均勻等優點,特別適用于無梭織機、高速織造、針織、制線行業生產應用。
2000年,年產4000噸粘膠長絲項目投產;2003年,年產5000噸半連續紡粘膠長絲項目、萬噸連續紡粘膠長絲項目建成投產,使公司連續紡粘膠長絲生產又邁上新臺階。
2004年、2007年,年產8000噸差別化氨綸纖維項目,分兩期建成投產,填補了河南省氨綸生產的空白,成為我國中西部第一條規模最大、生產技術最先進的氨綸生產線。
2007年,白鷺又在新鄉工業園區征地2600畝,建設年產10萬噸的第二生產基地,拉開了“二次創業”的序幕。一期、二期工程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7月建成投產。
2010年9月,年產1.2萬噸的氨綸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主導產品將形成長絲、短絲、氨綸“三足鼎立”之勢。
公司相繼建立了省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化學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先后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等認證,獲得OeKo-Tex Standard 100生態紡織品認證。
白鷺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創造了多個“第一”,填補了粘膠領域數十項生產技術空白,獲得和申請國家專利40多項。“白鷺”粘膠長絲、粘膠短纖雙雙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白鷺化纖靠實力奠定了粘膠行業的領軍地位。
“白鷺化纖今天的輝煌,是企業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公司董事長陳玉林表示,展望未來,任重道遠。目前,紡織行業已被河南省列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柱產業之一,公司將借助這一契機,為打造“百年白鷺”,積極進行全方位調整和升級,為行業發展和繁榮地方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