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您 我的顧客?
在調研的50位顧客中,無論是王府井百貨、燕莎商場、新世界百貨、貴友大廈的顧客,還是歐尚、物美、易買得等親民購物中心的顧客,“消費不安全”已成主要呼聲,其中38%的顧客認為無消費安全可言;32%的顧客認為消費名牌是比較可靠的;30%的顧客認為消費國際品牌是比較安全的。
32%的顧客中,以中層收入為主,他們的消費主要為國內一、二線品牌,親身經歷或親朋消費中對產品質量多有感受,加上近期頻發的服裝品牌質量門事件,讓他們愈加感覺消費不安全。在燕山石化工作的劉先生說:“感覺知名品牌、國際大牌比較有質量保證,但消費不起,消費得起的又讓你感覺不安全,這就是我們的消費現狀。最好的辦法是盡量把有限的錢攢起來買名牌。”
買名牌就可以實現消費安全嗎?38%的顧客給與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些顧客多為白領階層,身為公務員的汪先生和太太表示:“HUGO BOSS、D&G、TOMMYHILFIGER都出現過質量問題,你還可以相信誰?要真想消費安全,除非自己生產制造。”
我們拿什么留住顧客?
2010年可以說是質量監管年,以北京為源頭,全國大多省級城市都爆出了服裝質量門,廣州三層休閑裝不合格的話題還沒有展開——廣州抽查的109批次休閑服裝中,產品不合格率超過30%。包括 Newbalance、湯尼威爾、特步(01368)、愛慕等在內的一些知名品牌均上榜。近日,上海市工商局查出21批次不合格產品,占總抽查量的近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揚州開發區工商部門開展的品牌服飾質量抽檢中,5個批次名牌休閑服飾中,有4個批次被判定為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涉及纖維含量、PH值、耐濕摩擦色牢度和耐酸堿汗漬色牢度等指標。
據悉,服裝的pH值(酸堿性)超標是核心問題,標準要求pH值在4.0-7.5之間,pH值超標會帶來什么呢?會破壞人體皮膚表面的弱酸性物質保護層,PH超標會破壞皮膚的平衡能力、抵抗能力,引發炎癥,誘發感染,對人體的汗腺系統、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并使皮膚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pH值太高或太低都會刺激皮膚發癢過敏。在本次抽查的不合格產品中有的服裝pH值竟高達9.1。
在服裝“質量門”的頻繁沖擊下,調研中10%的顧客表示對雙節名目繁多、此起彼伏的折扣少了往年的沖動。家住朝陽區富力城的王女士表示:“以前感覺純棉的服裝比較好,環保,親服,但現在發現,越是純棉的東西有可能帶來的甲醛危害越大。我現在已經比較抵觸賣純棉的東西,不過真絲的是不是也存在著很多潛在問題呢?想想都覺的害怕。”王女士今年沒有像往年那樣乘著雙節掃貨,而是選擇理性購物。“往年我會給親朋買一堆衣服當禮物,現在服裝的質量問題這么多,我只能選擇別的。”王女士說。
劉小姐每年十一都選擇去香港掃貨,精挑細選一批服飾送給密友,但今年她沒有去。“一方面香港有的品牌,國內也可以買得到,另一方面國際大牌的質量也不過如此。既然不能給到朋友應有的驚喜……”
王女士、張小姐的回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張小姐的回饋相當深刻,在她們的評述中我們會發現,服裝質量門頻發影響的不僅是顧客的消費激情,還影響到了顧客對名牌和大牌的迷戀和信心,這就像剝掉了影視明星華麗的外衣,看到了他們慵懶頹廢的生活一面,由此帶來的毀譽和發展風險并重。
當“名牌”成為神話
上大學的李小姐屬于調研中占比30%的人。她首先談及的是價格問題,她說:“我已經習慣購買以純,以純的質量還不錯,但價格逐年在增加,奇怪的是價格增加了,產品的品質反而降低了。以前以純的服裝拉鏈多是銅制的,往往衣服穿舊了,拉鏈還是好的。但現在,一件衣服的價格同比增加了10%,但拉鏈卻變成塑料的了,穿不了三月,拉鏈就壞了。”
汪先生是杰克.瓊斯的長期消費者,他說:“近年來杰克.瓊斯在設計上沒有太大的突破,質量一般,特別是牛仔褲,相比于其他牛仔褲壽命偏短,往往穿不了幾個月就有磨損。”汪先生讓記者看了他身上的一條牛仔褲,因為長,他左右褲腳都往外泛起上折了一層,折上的一層,特別是后腳跟已經破損。汪先生又讓記者看了牛仔褲的后兜,在固定裝錢包的位置已經出現磨損,隱約可以看到兜內的錢包顏色。“當然這條仔褲我穿的時間久了一點,不過總體加起來也不過半年的時間。”汪先生同樣提到了杰克.瓊斯逐年上漲的價格問題,他認為品牌一知名就顧不上質量了,這就類似于皇帝的新裝,最終只能自欺欺人。
張小姐是韓國服裝品牌CACHE的VIP顧客,長久以來消費CACHE的衣服超過50件。“我稱CACHE為一次性嫁衣,穿不了兩水就成舊衣服了,舊得太明顯了,穿了三個月的衣服就像穿了三年一樣。但衣服又沒有破損,扔也不是,穿也不是,真是頭疼。”既然CACHE的衣服質量這樣差,為什么張女士還熱衷消費呢?張小姐坦言,價格便宜,汰換率高。同時她也提出了質疑:“CACHE這樣做是否為了幫助顧客提升衣服的淘汰率呢?但這樣做合情合法嗎?”
王小姐干脆稱名牌為廣告的堆積物,“我不信任名牌,難道名牌是靠檢測出來的嗎?什么是品牌?安全消費的底線在哪里?名牌的公信力如何體現?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再來談名牌更好一點吧。”
當名牌受到這樣的質疑,我們的名品效應從何而言呢?還好這只是小眾的觀點,一旦這樣的觀點泛濫開來,將給一向以某某效應為主的品牌市場帶來什么樣的沖擊呢?品牌商們要警覺了!
“品牌”向“品質”的自然轉身
從古自今,中國人都講究個“揚名立萬”,楊名是名聲傳承的前提。品牌的品字經典的傳承了這一精神。品字由三口組成,意為口口相傳。有口相傳方能成為招牌。
對于產品的傳播,大多企業首先選擇的是廣而告知,也就是主動傳播,15年前,服裝人靠爆款傳播,誰家有爆款,誰就是“市場”崇拜的對象;10年前,服裝人靠代言人壯聲威,正好迎合了當時的“下海”高潮,看代言人就像看到了誰家的小金庫,“哎呦媽呀!腕啊!”在民眾的選擇取向下,品牌商們蜂擁著跟名人套近乎;5年前,服裝人又看到了央視廣告的魅力,于是乎幾千萬、幾千萬的砸出了一大批響當當的名牌。代表之一就是金六福酒,其一句廣告語——“金六福,中國人的福酒!”以國人傳統,國人頗為敬仰的“福運文化”為底蘊,立時紅遍了老百姓的酒桌,至今已經成為過節送禮的必備佳釀。此外還有腦白金,都是迎合大眾需求,“‘央視’一唱天下白”的佼佼者。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服裝品牌。那么當下呢?當下產品的傳播模式或通路正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呢?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清晰的感受到,顧客消費市場從20年前的供不應求,粗線條發展,已經逐步的由15年前大連鎖式形勢下的名品效應傾斜;并轉化成10年前以品牌為主導的消費局面,而現在,隨著品牌和物質的極大豐富,顧客的消費已經日趨理性,就像嬌生慣養的孩子,稍有不適就會失去反目,失去忠誠度和消費活力。顧客不僅關注某某品牌的媒介曝光率,更關注品牌的附加值和品質。這也是形式所趨下,質量門頻發的原因。民生關注的,政府必然全力支持。
其實,質量門的頻發并非是個壞事情,它讓一直頭腦發熱、拼命往前趕路的“品牌”得以停下來思考發展的本質。思考在經歷了市場高速發展期后,面對市場的穩步提升期我們應該怎么做?通過此次調研表明,在產品極大豐富,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品牌”向“品質”發展已是必然,這是顧客的需求,品牌成長的需求,更是市場的需求,百年事業的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