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后中國皮革行業的復蘇已成必然趨勢
11月1日訊 夏季的高溫漸漸散去,上海大都鞋城的張老板感嘆道:“天氣涼快了,人們敢出門購物了。”斜土路各個鞋城前面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再現,前來買鞋的客戶絡繹不絕,鞋城前上貨、下貨的板車來回穿梭,一切景象都暗示著,鞋城秋季的生意來了。
雖然今年夏季的上海涼鞋市場看起來還是那樣不瘟不火,一點也配不上夏季的炎熱勢頭,但是總體而言,金融危機后,中國皮革行業的復蘇已成必然趨勢,不少鞋城商戶仍然信心滿滿:“不論經濟形勢如何,人們總是要穿鞋的,這是生活必需品,鞋市的冷清只是暫時的。”鞋城的商戶周先生坦言,“夏季的涼鞋賣得不算好,但是秋季的批發做得不錯,秋鞋批發才剛開始,就已經有不少訂單了”。
以下是來自中國皮革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成品革及半成品革出口8,000噸金額達7,04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9.3%和87.5%;進口20.2萬噸,金額為7.6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2.1%和38.5%。今年1月~3月份,中國規模以上皮鞋企業皮鞋出口2.2億雙,金額為20.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6%和9.1%;進口350萬雙,金額為1.2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8.6%和增長3.1%。規模以上的皮革服裝企業出口皮革服裝327萬件,金額為1.6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1%和35%;全年皮革服裝進口2.4萬件,金額為69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3%和31.3%。規模以上箱包企業出口30.3億美元,同比增長15.4%;進口1.86億美元,同比增長50.7%。2010年1月~6月,中國規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企業工業總產值達3,255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2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皮革行業的總體復蘇和發展增速是必然的。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蘇超英曾經預言,今后10年~20年,皮革與制鞋行業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產業最有可能向中國周邊國家轉移。他舉例說,如果制鞋業轉移到越南,雖然越南也有較強的生產能力,但是從產業配套、物流配送、勞動力素質和效率等綜合成本考慮,越南與中國是無法相比的。因此,可以說,皮革行業在中國大有前途,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制革園區的建設和所有皮革人的共同努力,皮革行業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調整結構謀劃長遠品牌建設最重要
上海市消保委前不久對該市流通領域的皮鞋進行比較試驗并公布了檢查結果。送檢的29件樣品均由市消保委工作人員在8家大型商場中隨機購買,其中男鞋5雙、女鞋24雙,售價從239元到719元不等,產地涉及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經檢測,符合標準的16雙,不符合標準的13雙,符合率僅為55.17%。該試驗主要對皮鞋產品的感官質量、幫底剝離強度、成鞋耐折性能、外底耐磨性能、后跟結合力、成型底鞋跟硬度、勾心硬度、勾心抗彎剛度以及標識等9項技術指標進行了檢測,達標率僅55.17%。這一數據說明中國制鞋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質量體系亦不健全。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皮革行業的發展以低成本擴張為主,走過了一條數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道路。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過去,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不斷縮小,已經開始影響到行業企業的發展。近年來,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斷增加,而且各地頻繁出現的用工荒,已經逼迫皮革行業加快調整產品結構,逐步開拓出一條集約型發展之路。在經歷了出口受阻、行業洗牌和外資強勢品牌的多重擠壓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比如百麗、康奈、安踏、匹克等等,長期的品牌建設和不斷的營銷創新讓這些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page_break}
低碳、環保成新熱點企業視為競爭利器
從9月份的上海國際皮革展各種打著環保牌和低碳牌的企業產品來看,低碳話題已成為經濟界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企業通過發展低碳產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可能是企業今后參與市場競爭的一把利器。
如今,中國不少企業加大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斷改善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在源頭上樹立環保意識,從普及使用環保材料開始,以低碳生產帶動企業發展。當環保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時,企業的產品若跟不上消費者的心理變化,那么,產品就很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在9月份上海國際皮革展上,我們幸運地看到中國皮革企業在低碳、環保經濟上所做的努力,有關人士表示,這是中國皮革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行業要持續健康地發展,企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只有順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毋庸置疑,中國皮革行業的結構調整也是一個必須長期堅持的痛苦過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以變化來應萬變,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