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開發出紡織纖維第三來源——海藻纖維
薄如絹,亮如絲,軟如棉,拿在手里,與純棉布沒有任何區別。這是記者日前在青島大學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看到的用海藻布。隨著海藻類纖維項目的研發成功,人類繼開發棉花、大麻、種桑養蠶等生物基纖維和石油基纖維之后,又開辟了紡織纖維第三來源——海藻纖維。
海藻纖維研發的領軍人、青島大學纖維新材料與現代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夏延致教授對記者說,海藻纖維研發團隊馬上就要完成科技部年產 50噸海藻纖維生產線項目,小批量生產就可實現,已為下一步海藻纖維產業化做好技術儲備,同時也為后續生產提供科研用材料。他說,今年下半年將全部完成“海藻育種——養殖——加工——紡織品”全過程的中試生產,未來兩三年即可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夏延致介紹,海藻纖維具有許多傳統纖維沒有的新特性,它的阻燃性超出國際標準10 個百分點,在空氣中不會起明火。海藻纖維有一定的防輻射、抗菌、保濕效果,在生物醫學、高檔服裝、環保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陸地纖維、合成纖維相比,海藻纖維可節約土地、凈化環境,生產過程完全低碳綠色,具有可降解、可再生、無污染等優點。
山東半島是海藻生產大區,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技術優勢。目前,我省海藻纖維生產技術已完全成熟,海藻纖維將人類獲取纖維的領域從陸地擴展到了海洋。海藻纖維的產業化,將使山東構筑以海藻纖維為主體,以海藻養殖加工業和以海藻纖維材料為原料的紡織加工業為兩翼,形成一個從海洋開始的新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 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海藻纖維技術的成功突破是我省海洋科技儲備的一個范例。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實施以來,我省海洋科技領域迅速行動,到沿海第一線做了大量調研,形成了6份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書。在技術儲備方面,我省大院大所立足國際海洋科技前沿,瞄準十二五發展目標,突出山東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和產業技術建設。目前我省在海洋低碳技術、海洋生物制品、新型海水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建筑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已有了批量成熟的技術儲備。投資5個億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建設項目、海洋低碳技術示范工程、海水灌溉農業等項目正順利進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