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與“山寨”商標的十年尷尬旅程
在中國知識產權維權的重大事件里,三一商標曾被當作奔馳的山寨品,在海外注冊過程中受到層層阻撓;海信的“HiSense”商標被西門子在海外率先搶注,也差點淪為西門子的山寨產品。在網友戲稱的“被”時代里,似乎弱勢群體找到了“沉冤昭雪”的希望,“被小康”、“被捐款”、“被就業”之后,知識產權方面的“被山寨”現象也在逐漸受到關注。
近日,一起歷時十年、堪稱中國童裝商標注冊史上的馬拉松事件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作為國內童裝業的知名品牌,Annil(安奈兒)童裝用10年的努力證實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從“山寨”的陰影中走出。而這10年也正是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層面自我認知,自我發展的10年。
商標意識淡薄為“被山寨”埋下隱患
“剛開始建立安奈兒時,并沒有很大的企圖心,就是不夠自信,沒有長遠規劃,更不要說商標保護了。雖然當時注冊一個商標才兩三千塊,整個品類注冊下來花費也不會很多,但是由于沒有商標意識,在商標品類注冊上沒有考慮周全,遭到其他品牌的抄襲、模仿和擠兌,再去彌補,成本就會非常高。”安奈兒總經理曹璋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不要蒙蔽雙眼一味追求發展,要權衡利弊,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防范于未然。
眾所周知,商標是品牌的核心,也是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帶來超額的利潤,所以有些經濟學家才會把商標譬喻為“永動的制鈔機”。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自主品牌也在迅速崛起,然而,淡薄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讓一些外國企業有機可乘,出現了中國品牌被海外搶注或中國企業商標注冊受海外公司阻擾的現象。看似單純的商標爭奪戰,實際上已成為中外貿易博弈的最前哨。
曹璋說,“中國企業的品牌意識不超過20年,很多大企業也都吃過商標注冊的虧,03年聯想因海外注冊受阻,不得不舍棄200億元價值的‘legend’,而更換為‘lenovo’,重新花費巨資建立全新品牌的知名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國外企業很有經驗,他們披上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衣,之后的發展就會水到渠成,而且,他們也非常擅于利用知識產權的‘大棒’,借機打壓競爭對手尤其是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中國企業。Annil(安奈兒)童裝目前專注的是國內市場,現在影響還不大,沒有聯想那樣的大品牌遇到的問題多,但是我們也感受到了壓力,安奈兒的英文“Annil”與美國一家童裝品牌商標近似,所以在英美國家我們的商標可能要面臨更改,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規劃勢必造成影響。”
的確,在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逐漸拉近距離的同時,企業家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也不應該脫節。據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企業在其他國家商標局申請國際注冊的總量不超過3000件,而國外企業在我國注冊的商標數量卻有上萬件。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中國500個最具價值的品牌”中,有46%未在美國注冊,50%未在澳大利亞注冊,54%未在加拿大注冊,而在歐盟的未注冊比率更是高達76%。由于我國企業對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不熟悉,給了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為此,中國商務部的專家曾向國內企業發出警告,提醒他們積極采取對策,否則今后在境外的投資將受到影響。
“被山寨”之痛讓中國企業絕地反擊
十年來,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成熟和發展,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他們開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有效爭奪。在國際市場的博弈中,中國品牌在面臨“被山寨”的重重阻力下,開始了自我覺醒和據理抗爭。
從Annil(安奈兒)童裝10年商標申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覺醒的痕跡。1999年,安奈兒向國家工商總局遞交了“安奈兒及圖”中文商標的申請,并在不久后登上了《商標公告》,等待社會的意見反饋。這時,國際知名品牌Chanel(香奈兒)提出了異議,Chanel(香奈兒)以“安奈兒”涉嫌復制、模仿其商標為由,阻止了安奈兒中文商標的注冊。從兩者商標的字面上看,安奈兒與香奈兒的確比較近似,一向注重商標保護的香奈兒在第一時間提出異議,無可厚非,但是,從衡量近似商標的標準來看,安奈兒在經營范圍、發展理念和企業文化上均與香奈兒大相徑庭,并不存在對香奈兒品牌影響力淡化的威脅,這從安奈兒10年來的發展和定位上,我們可見一斑。當然,10年后安奈兒的中文商標獲準注冊,也與香奈兒對安奈兒從“山寨”偏見到透徹認知的態度轉變是分不開的。
除此之外,有著“國際勝訴第一案”的戴姆勒-奔馳公司狀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三一集團的商標侵權訴訟案,最后經過英國倫敦高等法院判決書公布判決結果,宣布中國企業獲勝;海信在與西門子的商標爭議中勝訴;奇瑞在與通用知識產權的糾紛中和解;圣芳在狀告強生爭奪采樂商標歸屬案中獲勝……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面對國際化知識產權的糾紛中,敢于據理力爭,敢于運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日益強大和走向國際化的希望。
加強自我保護跳出“被山寨”尷尬境地{page_break}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曾表示,“侵害知識產權現象仍然大量存在,知識產權訴訟難、維權成本高,挫傷了企業自主創新和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積極性。”
目前,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有469家,地方創新型試點企業達3000多家,像安奈兒、三一重工等經受過或正在經受商標等知識產權糾紛考驗的企業還普遍存在。不爭,便淪為“山寨”,就連“五糧液”、“杜康”、“一得閣”等中國知名商標也難逃厄運,遭到海外企業的搶注就意味著民族品牌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將會一蹶不振,成為“被山寨”的“弱勢群體”,僅僅會贏得一些人的同情;爭,則意味著要拿出電影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的持久戰精神,據理力爭、全力以赴,為未來的長遠規劃掃清道路,揚眉吐氣,就像安奈兒、三一重工等企業,擁有受法律保護的金字招牌。
爭與不爭的選擇,對企業來說就是生與死的抉擇,安奈兒總經理曹璋說的話一針見血,“商標就是企業的護身符”。21世紀的國際經濟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識產權的競爭,更是無形資產的競爭,從某些層面看,大量搶注或與國際企業爭奪商標權的情況說明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引起了國外公司的關注,但更多顯現的是,中國企業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上、資金投入上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和制定戰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被業內稱為“商標短視癥”。面對國際競爭的升級,國內企業迫切需要提高品牌意識,實施商標戰略,加強商標的境外注冊工作,使商標的國際注冊成為企業整個品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產品走出國門,企業走向世界創造條件。無論是擁有知名商標的企業還是暫時默默無聞的企業,都要強化品牌安全觀念,樹立商標先行意識,在出口市場進行防御性注冊。
如今,曹璋最大的心愿就是從市場和客戶為著眼點,把安奈兒發展成值得消費者信賴的百年品牌。他說,“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期望就是,在安奈兒50歲,也就是我70多歲的時候,我還能給它,給我的品牌過生日。”我們也期待更多的中國企業可以提高商標保護意識,提升自身的軟實力,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可以做的更強,走的更遠,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企業能夠逐漸擺脫“被山寨”的陰影,在國際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