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6月苗情轉化加快 但仍偏遲5-7天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棉花項目組,于2010年6月中旬定點監測湘、鄂、皖、贛、蘇、豫、冀、魯、晉、陜、新、甘、遼等16省139個縣(團、場)4020戶的棉花長勢情況,結合對西北、長江和黃河的考察,發布長勢監測報告。
一.苗情長勢轉化加快,但生育仍偏遲5~7天,區域之間不平衡
中國棉花生長指數(CCGI)6月為85(表1),真葉數7.7片/株,本月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半;為常年的80(前7年),差于常年的兩成。從苗情總體來看,一是6月苗情轉化加快,與播種推遲10天和5月長勢滯后10天相比,生育追趕3-5天,但長勢仍偏遲5-7天。其中北疆和河西走廊生育偏遲更為明顯。二是一類苗面積比例少于去年同期的二到三成,果枝少1~2個/株。三是區域之間不平衡,華北平原和南襄盆地相對最好,南疆一般,北疆、河西走廊和長江下游相對較差。
從5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天氣來看,一是華北偏旱和黃淮光溫水條件較好,生長轉化最快。二是大部棉區氣溫仍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與去年同期相比,陰雨天氣天多,日照時數減少一到兩成,其中江漢平原和江淮南部明顯不足,上述天氣對壯苗早發和現蕾不利。三是災害偏重,受災面積大。長江漬澇受災棉田增加,新疆部分地區遭受凍害,黃淮和西北棉蚜偏重發生,局部冰雹偏多偏重。
長江CCGI 6月為80,為常年的75,真葉數6.4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兩成,差于常年兩成半。由于“五月寒”,洞庭湖和江漢平原遲遲不發,弱苗、老苗、僵苗面積大,但本流域的早春棉與鄱陽湖區的長勢較好;下游因小麥晚熟,麥棉共生期延長,棉苗長勢略差于去年同期。南襄盆地麥茬移栽棉的面積大,苗情轉好。
黃河CCGI 6月為87,為常年的79,真葉數8.4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近一成半,差于常年兩成多。整體看,華北平原轉化最快,長勢最好,生長僅滯后5~6天,但個體偏小。因小麥晚熟加上6月中旬降水多,淮北平原麥茬棉晚栽大田7~10天,麥套春棉共生期延長,也是遲發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因旱苗弱早發。
西北CCGI6月為88,為常年的88,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和常年的一成多。真葉數7.8片/株,其中南疆8.6片/株,北疆7.1片/株,河西走廊7.8片/株。北疆與河西走廊雨日天多,氣溫忽高忽低,整體氣溫偏低3~5℃,長勢明顯偏弱,僵苗老苗面積大,現蕾晚7~10天。南疆因低溫和高濕導致部分棉田死苗3%~5%,田塊之間苗情差異大,棉蚜偏重發生。
特早熟CCGI 6月為88,為常年的62,真葉數3.8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多,差于常年近四成。
二.加強管理,促進轉化,協調“三長”,搭好豐產架子
從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搭好豐產架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段天氣呈現災害的多發特點,暴雨、干旱及冰雹交替發生,還是“兩萎病”大發生期,也是Bt棉棉田盲蝽象的重發期。針對今年弱苗面積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協調,要以平衡生長、營養生長和與生殖生長(即三長)相協調為主攻方向,以抗旱與防澇為重點,實行分類管理,以促為主,促控結合,搭好豐產架子。主要技術措施:
1.搶栽麥茬棉,中耕滅茬,定苗整枝。由于小麥晚熟,黃河流域麥茬棉晚栽7~10天,要搶栽搶管,栽后及時灌溉。油茬棉、麥茬棉、麥套棉田和晚播棉田要抓緊定苗,移栽棉要剪除雙株;提倡粗整枝,早整枝。長江多雨,雜草生長旺盛,要中耕松土,清除殘茬和雜草,清溝理墑,追施蕾肥,黃河要封根培土。
2.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蕾期要求穩長,一類早發棉田看苗穩施蕾肥,三四類弱苗要增施氮肥促進生長,地膜覆蓋棉田要求揭膜除草之后施肥?;ㄢ彿书L江分兩次施用,一次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一次在7月下旬到立秋前后;黃河一般一次施用,時間在7月下旬。肥料品種要求氮鉀配合,施肥要與培土結合,高培土,有利灌排,減輕漬澇。
3.化學調控,塑造高產株型。多雨和早發棉田提倡用縮節胺進行少控、多控和輕控。
4.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加強Bt棉田的監測,高產創建棉田要做到田塊有測報點,村村有測報員,及時發布蟲情信息。及時防治棉鈴蟲和盲蝽象,提倡誘殺與化學防治相結合。西北干旱,要密切關注紅蜘蛛和棉蚜的暴發危害,西北要求點知防治,嚴禁大面積爛用化學農藥。
5.抗旱排澇,減輕災害。針對高溫,西北棉區要加強灌溉,增加滴灌次數和滴水量。長江和沿海棉區遇澇及時清溝排漬,保證渠溝暢通。
6.洪澇搶救措施。一是扶理倒伏棉株。二是搶排水和快速清洗植株上的泥沙。三是早中耕松土,早施重施肥,四是推遲打頂7~10天,精細整枝打杈,及時抹掉贅芽。四是災后棉花長勢偏旺,害蟲發生偏重,要及時防治。
7.冰雹補救措施。早期冰雹危害棉采用留葉枝和增施氮肥促進生長。晚期(7月中旬)改種蔬菜等;對受災棉田要逐田塊診斷,劃分類型,分類實施補救措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