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我們要營造生態品牌
政策環境是土壤
“這需要國家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以及相關的一些鼓勵措施。使得自有品牌,不僅僅在國際的競爭舞臺上,而且在國內的競爭舞臺上都有一席之地。”福建七匹狼股份公司董事長周少雄表示,作為政府機構應該為中國服裝品牌營造更為良好的生長環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也表示,“現在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要加大公共服務,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產業政策的有利推動作用,營造品牌生長的良好環境,除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生態這些發展的大環境之外,還要在規范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在技術進步、文化創意、質量體系、信息化、物流網環境、培訓體系、市場開拓、國內外交流、節能減排和工業園區公共規劃建設等方面提供腳踏實地的公共服務。”
在他看來,名牌好比是大樹,如果戈壁灘只移植幾棵大樹,即便拼命地澆水施肥,也活不了,但是,如果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成活了。品牌成長也是如此,離不開產業和社會的生態機制。
而在依文集團總裁夏華看來,中國服裝業現在急需解決的環境應該是商業環境。
夏華表示,“政府對于企業的幫助,其實是救急不救窮的,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良性循環,一定要有很好的現金流和資金平臺,才能更好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商業環境的支持。”
以前,可能本土品牌實力和影響力不夠,所以商業不會給好的位置給,但是這幾年本土品牌的實力和影響力業內外是有目共睹的,期待商業要轉換觀念,能夠把好的位置,把一些非常好的商業談判條件能給到中國自主品牌。
她認為,這是政府推動本土品牌成長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有這樣一個環境和條件,相信品牌的成長速度會順暢很多。”
很顯然,穩定的、有利的政策環境是行業由大到強發展的基石和土壤。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表示,“為了實現2020年完成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過渡的戰略目標,針對服裝行業發展,希望在政策獲得政府幾個方面的支持。”
創建“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使廣大中小企業在信息、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獲得實質幫助。
針對服裝科技創新應有具體指導意見和項目支持,建立行業科研基金,以鼓勵行業企業的科技創新行為,支持行業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舉措,推進行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對產業轉移給予項目扶持和政策優惠,在用地、稅收、融資、用工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以項目資金支持方式,引導產業有規劃、有目標、有步驟的健康、高效、有序轉移,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支持企業和品牌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我國服裝產業資本的跨國流動,進一步改善進出口管理、通關便利化、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貿易環境,加強對重點出口市場的跟蹤監測和信息發布,支持企業或協會舉辦跨國展會,進行國際交流,并為企業應對貿易摩擦提供法律等幫助。
提供資金支持行業國際宣傳,提高國際市場對中國服裝產品乃至品牌的認同感和信賴感,提升中國服裝的形象價值。同時國家應該在行業層面的國際交流、國際斡旋、國際組織等方面予以資金支持。
目前,協會的意見和要求也正一步步被政府所認可和接受。
在中國服裝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賀燕麗表示,“發改委將在服裝品牌建設中對具有較強發展實力的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在營造環良好的環境方面做出努力。”
同時,發改委還將在企業生產服務方面比如技術研發,設計創意,設計管理檢測檢驗物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在產業轉移,企業直接融資,走出國門,開展國際合作與海外投資方面積極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協會是橋梁
政策是基石,是土壤,而協會、商會是行業發展的橋梁。
在中國服裝論壇上,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理事程永如就指出,“行業、商業協會、介組織要發揮橋梁的作用,加強服務。”
蔣衡杰表示,面向未來,中國服裝協會將引領和推動我國服裝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我國服裝產業穩定、全面、協調、健康、可持續地走上一條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
據他介紹,在今后的工作,中國服裝協會將繼續深入重點企業和產業集聚地進行調研,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制定產業政策提供準確的行業信息和數據參考。組織有關專家、調研人員、機構組織進行交流研討,帶動整個服裝行業科技的研發、創新、應用和推廣。
將繼續穩步提升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的綜合服務水平,進一步塑造國際一流展會品牌,為中國服裝業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的轉變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鼓勵民族自主原創服裝品牌發展,提供服裝品牌在產品研發與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技術和信息支持;協助解決品牌在勞動力、產品原料與能源供應方面的困難;幫助品牌企業學習并運用國際先進生產組織方式,提高生產效率;溝通品牌上下游行業和服務機構的聯系,幫助完善自主創新和成長型服裝品牌的產業鏈建設。
積極倡導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倡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實現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長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繼續協助東南部地區把完整的產業鏈、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高效的企業管理、發達的物流運輸、優秀的人才資源等適度引入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與地方服裝協會、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服裝產業梯度轉移。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并扶持品牌產品的升級,推進產業集群地龍頭企業的發展;針對產業集群地的中小企業,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增強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幫助虛擬經營的品牌,建立與產業集群和優勢的生產加工型企業的合作平臺,發揮產業鏈優勢,降低成本,增強企業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倡導企業廣泛應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積極建議推進我國服裝產業金融體系健康發展,促進產業鏈、商業鏈、文化鏈以經營模式創新和渠道資源整合為核心的銜接組合,提高行業和企業的創新效率及核心競爭力。
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規劃,讓中國“強國之路”走得更為平坦,2010年3月中旬,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等協會領導帶隊前往產業集群地區進行調研。這是繼2008年以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第三次對產業集群進行大規模調研。
本次調研活動共分10個組,走訪了12個紡織服裝大省的64個產業集群地,視察了覆蓋棉、麻、絲、毛、化纖、服裝、家紡、產業用、服裝等行業多家紡織服裝企業。
這次調研結果對制定中國服裝業“強國綱要”以及紡織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起著重要作用。
事實上,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協會、商會正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服裝自主品牌的建設。
2009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財政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服裝自主品牌發展的知道意見。七部門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共同參與組建了推進服裝加快自主品牌的建設會商機制。
在今年舉辦的中國服裝論壇上,杜鈺洲會長也表示,“中國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會商機制成員單位中政府部門的代表都到會,反映了政府支持自主品牌的決心和信心。”
在他看來,今后十年,是中國將從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邁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將涌現出一批標志國家經濟實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也認為,“只要我們精于謀劃,勤于嘗試,中國服裝強國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