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性成奢侈品牌的重點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今年四月,巴黎世家推出了一款天價“宜家購物袋”Frakta,外觀看起來和宜家的黃藍色購物袋一模一樣,但是價格要人民幣14752元。這個包一度成了時尚界最熱門的單品,各種段子和P圖出現在社交網絡上,風頭無二。
不管這個包到底有沒有人買,話題的熱度是炒出來了。就連被“抄襲”的宜家都出來回應稱,深感榮幸,巴黎世家運用了與宜家環保購物袋相似的設計。沒有什么能夠打敗這款大號多功能購物。宜家僅售99美分。
巴黎世家乘勝追擊,于近日又推一款日常購物袋,外形看起來與我們平時商場裝衣服紙袋沒什么差別,價格卻要1100 美元,不過材質并不是紙而是小牛皮,并配以 Nappa 皮革手柄及內袋細節。從材質上來說是值這個價格的,但是從設計的角度,真是看不出哪好。不少人驚呼越來越看不懂時尚圈了。

其實巴黎世家并不是第一個模仿廉價產品設計的大牌。近幾年,這類設計層出不窮,奢侈品牌們開始蹭熱度了。高端百貨公司Colette與宜家合作推出帶有圓點裝飾的藍色大購物袋;LV曾出過一款價格上千美元的“塑料雨衣”和“編織袋”包包。
Jil Sander 推出紙質的購物袋;Vetements“抄襲”DHL員工的工作服,與此類似的還有Gucci、D&G等大牌推出仿山寨版的大Logo T恤。事實證明這些“抄襲”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營銷效果,完全達到了預期中的效果。
除了奢侈品以外,一些輕奢品和高街潮牌也加入了該陣營,紛紛推出各種樣式的購物袋。如果背的人差那么點氣質,分分鐘就像是進城賣菜的“老農”。這股模仿廉價款的潮流隨著巴黎世家的Frakta正式達到了高潮,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藝術性和美觀性都不在這些產品的考慮之中,話題性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品牌通過這種戲謔的方式,在消費者中制造一個“興奮點”,讓他們在社交媒體等渠道掀起一陣討論的狂潮。
雖然用這種方式有點不符合奢侈品高端奢華的調性,但事實證明是很管用,能夠調動起消費者的興趣,并加深品牌在他們心中的印象,比如你下次再去逛宜家時,會想起巴黎世家有一款一樣的包。
去年Vetements的DHL工作服成了模特兒,博主,造型師和攝影師Instagram上的主角。其設計師公開承認,這款設計很“丑”,但是沒辦法,因為消費者的品味受到了社交媒體和熱門明星的影響,他們就是喜歡這種丑到爆的廉價設計,穿出去帶著一種戲謔和嘲諷。丑,但是大家還追捧。
流行時尚分析師Aleksandra Szymanska認為,奢侈品現在衍生出了另外一種含義,就是要在視覺上給大家沖擊,而這種沖擊與幾年前的大Logo彰顯身份和地位不同,現在的沖擊是要足夠有趣,足夠引起話題。
奢侈品牌開始將一些非時尚的元素加到設計之中,就是因為他們在社交網絡上夠流行,吃得開,能夠引起討論,讓人穿上去顯得很有個性很酷。不僅為了營銷,這同樣也能夠賺錢,靠著DHL T恤其設計師Hindmarch的公司賺了2840萬英鎊。而Gucci的大Logo10周之內賣了1000件,成了Net-a-Porter的爆款。
Goldsmiths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為,這些設計如此奇怪的時尚單品出發點不是向傳統奢侈品宣戰,而是制造出一種新的時尚商業模式—從社交媒體的參與甚至是批評中獲得盈利。公眾很樂意在公開場合看到大公司的形象跌入深淵,被顛覆甚至是被嘲笑。這是一個拒絕打上品牌的標簽,但并不拒絕穿戴上品牌的產品用去嘲笑時尚的年代,竟不知這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時尚的參與者不得不正視這個圈子規則和秩序的變化。這是個當年輕設計師和潮牌推出一件標記著Chanol而非Chanel的T恤都能一炮而紅的時代了。假貨?抄襲?原創?名氣?這些都變得模糊了,一切又將公平的開始。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