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定制的生產模式對成衣模式完全是顛覆性改變
在最近關于供給側改革的文件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今年我國經濟工作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記者通過觀察發現,結合到服裝行業來看,最迫在眉睫的問題無疑是去庫存。庫存高居不下已經成為了中國服裝行業的一個噩夢,數據顯示,去年合計222.09億元的存貨則比2011年的185.88億元增長了19%。
針對庫存日益嚴重的現象,據業內人士分析,服裝行業可以采取多個辦法減少庫存,比如增大出口、采用更加有效的促銷手段,但要想徹底實現“零庫存”,必須從生產模式上對服裝行業進行徹底改革,服裝定制是去庫存化最好的解決之道。
正如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所言,由于定制能很好地解決庫存問題,今后服裝業的消費方向必定是個性化定制、多元化定制。而且隨著定制模式的逐步成熟,未來服裝定制市場會逐漸走平民化線路,未來的國內服裝定制會越來越大眾化。
經常從事成衣定制的著名設計師羅釩溪介紹,服裝定制的生產模式對成衣模式完全是顛覆性改變。傳統成衣模式是先生產服裝,再賣給消費者,而服裝定制模式是先找到消費者,再根據消費者的意愿量身設計、生產服裝。
有多少客戶,就有多少產品,絲毫不存在庫存問題。
相關鏈接:
我國麻紡織行業分為亞麻、苧麻、黃麻和大麻幾個分行業,近年來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亞麻紡織行業快速發展壯大,苧麻紡織行業快速萎縮,黃麻紡織行業舉步維艱,大麻紡織行業平穩蓄勢。各細分行業發展的不均衡直接影響到我國麻紡織行業的整體發展。
亞麻紡織行業發展最快,其生產加工量和貿易出口量已經超越苧麻紡織行業躍居麻紡織行業的首位。亞麻長麻紡由2010年的35萬錠發展到2015年的65萬錠。亞麻混紡行業更是快速發展,許多棉、毛和化纖紡織企業也在紛紛嘗試與亞麻混紡。亞麻紡織行業的加工技術和裝備水平也逐年更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然而,據測算,2015年我國亞麻種植面積不到10萬畝,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新疆等地,與2009年相比減少了50%。由于缺少優良種籽和先進種植收割設備,適宜雨露的氣候區域也不多,國產亞麻纖維的產量和品質一直上不去。2015年全國亞麻紡織行業消耗亞麻纖維約21萬噸,其中進口亞麻原料18.4萬噸,進口占比達87.62%。
進口原料價格也在逐年上漲,如2015年進口的打成麻均價為2.99美元/千克,與2010年的1.84美元/千克相比,上漲了62.50%,對企業形成了很大的壓力。近幾年,亞麻紡織行業努力研發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積極開拓內需市場,初見成效。但是仍有部分亞麻紡織企業停留在紗、布等初級產品加工和出口上,“兩頭在外”,容易因不對稱的市場信息而盲目生產或擴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