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陣營分裂 數字化時代來臨
在前幾日開始的巴黎時裝周,除卻了一如既往的贏得廣泛的關注度之外,更多人都寄望于作為四大時裝周的權威,巴黎時裝周將會對今年來的時裝周走秀形式作出如何解讀。盡管這份試探中人們似乎是得到了官方的否定說法,但巴黎時裝周的態度,更有著幾分小心翼翼的猶疑。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近兩年的時裝行業變動。從2015年7月開始,Dior創意總監Raf Simons離職;和Lanvin“熱戀”近10年的小胖子Alber Elbaz和Lanvin黯然分手——這成為了時尚界長達半年的熱聞。與此同時,在神秘的時尚月里,一度謠傳重新定義極簡主義的Celine設計師Phoebe Philo即將離職,打破了所有規則讓Saint Laurent再次煥發活力的創意總監Hedi Slimane也將和Saint Laurent分道揚鑣。
盡管在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以及英國時裝理事會提出的改變時尚日程中,法國時裝協會組織執行委員會和理事會成員都反對現在新興的即秀即買形式的時尚日程,然而,在數字化的沖擊下,法國時尚行業,以巴黎時尚界為代表的一干持著反對意見的品牌,都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對于奢侈品集團而言,就Dior、LVMH以及開云集團而言,對于賺取利潤的渴望是一樣的,加之數字化時代迫使時尚發展速度遠遠迅猛于時尚趨勢的誕生,更加促使有個性的設計師對奢侈品牌的厭倦感。同時,因為奢侈品行業為了盡可能利用資金占有更有有利可圖的市場,商業化的痕跡越來越重,創意總監的作用日漸式微,時裝藝術開始和現有的時尚理念背道而馳——沒有人關心你到底融入了多少創意,只有人關心你背后所帶來的公眾效應能否為品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對于品牌而言,大批量生產已經不是以往避之不及的課題,反而成為了汲取利潤的核心動力。
一味迎合消費者的時尚民主化,在筆者看來根本算不得是有情懷的時尚民主化。數字化的快速傳播是讓品牌都有了更多的壓力,然而,還有沒有人記得,時尚本身就應該是一場頭腦風暴的藝術?巴黎時裝周該如何抉擇?相信對于唯利是圖的奢侈品集團而言,答案早已心知肚明,只是時間讓它們暫時不適應放下最可貴的高傲而已。
視覺制造者不是時尚界應該承擔的角色,更不是設計師應當專注的領域。然而在這場瘋狂的競爭以及盲目的汲取中,時尚早已變味。你說數字化時代是時尚行業取得持續的、更新的發展的保鮮劑?我反倒覺得,這是讓時尚核心蕩然無存的化合劑——至于化合出什么,孰是孰非,誰能說得清?
科技正在改變一切,對時尚行業的沖擊更是顯而易見。早先在Alber Elbaz離開Lanvin的最后大秀上,他感嘆的說,我們會變成一個娛樂行業嗎?這更是從側面說明,對設計師而言,他們在這一行業內,已經不是文化理念的重要提供者,更是失去了討論的核心。時尚發展過快,不僅僅導致奢侈品行業汲取利潤的野心和壓力也越來越大,更會催生粗制濫造的過程。對于奢侈品牌而言,這是否算是違背初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