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纖維編織敦煌壁畫 有種“異樣”的精彩
臨近寒假,蘭州城市學院纖維工作室內,一幅幅纖維編織的飛天、佛像等敦煌壁畫,盡顯藝術另類之美。纖維編織技藝使得原本平面的畫顯得立體,也多了一份質感。
纖維藝術起源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運用的材料包括羊毛、絲線、紙、棉線、布、線繩、銀線、稻草、亞麻等,通過經緯線的交叉編織成畫。
在悠久的發展過程中,纖維藝術融合了世界各國優秀的傳統紡織文化,吸納了現代藝術觀念、現代紡織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有學者稱它為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形式。
蘭州城市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楊廣銀表示,雖然學校纖維編織工藝引自歐洲的傳統壁毯工藝,叫高比林工藝,在一個木框上,上下整齊訂一排釘子,然后將一根白色繩子兩頭固定在木框上下的釘子上,作為經線,用彩色的緯線來織圖形。
楊廣銀表示,工藝并不復雜,但是編織的過程是一個設計的過程,包括圖形、色彩,對材料的駕馭,這些體現出作者的綜合素質。
蘭州城市學院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從歐洲引進高比林工藝,1999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始應用,2005年,開設纖維藝術工作室。通過多年探索與發展,如今結合甘肅本土的元素,融入敦煌壁畫文化,中西合璧呈現另一種藝術之美。
楊廣銀說,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豐富的元素,我們了解敦煌壁畫很多是平面的照片,然而將敦煌元素嵌入到纖維編織藝術中去,會發現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美感。
今年讀大四的焦航正在編織一幅《花苞》的作品。“這幅作品差不多用了我一學期的時間,一寸一寸織成的,我想織好后可以將它掛在家里的墻上,既可以欣賞,也讓父母以女兒的手藝驕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佛像畫、故事畫,也有山水畫,描寫神的形象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然而壁畫存在的方式脆弱,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都會加速它們的消損。
楊廣銀說,珍貴的壁畫更不可能被放在家中當擺件,而纖維編織的壁畫,天然的纖維材料給人帶來一種溫馨感,和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因此它可以緩解現代建筑材料里面冰冷的感覺。同時,它本身的材料具有隔音、防潮、吸塵、保暖等特點。
蘭州城市學院師生制作的纖維壁畫連續多屆參加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并獲獎。楊廣銀說,纖維編織藝術課的開設,一方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對藝術敏感性,同時也是讓這門技藝一代代傳承下去,并有所創新和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