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產業發展的重要經驗與啟示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20世紀末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美國、歐共體、日本3大體育產業市場。這3大體育產業市場的體育用品銷售量占全球的73.8%,其中美國占35.6%、歐共體占21.6%、日本占16.6 % 。2007年《歐盟體育白皮書》顯示:2004年歐盟經濟體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4 070億歐元,占歐盟當年GDP的3.7%,體育產業從業人員達1 500萬,占歐盟當年總就業人數的5. 4% }z} a 2008年美國體育產業規模達4 411億美元,同年日本體育產業規模達1 135億美元。
1.歐洲:以一體化為核心的集約導向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
從歐洲社會經濟發展歷程的整體情況看,歐洲文化的趨同性和社會不均衡發展程度的規定性推動歐洲體育產業走上了“集約化”發展道路。歐洲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文化趨同性造就了歐洲體育的相通性;而非均衡的社會生產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又構成了歐洲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貫穿歐洲體育經濟的整個發展過程。為了解決歐洲體育經濟發展的這一矛盾,以一體化進程推動集約化發展一直成為歐洲體育產業發展的廣泛社會訴求。
2.美國: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引領導向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
{page_break}隨著創新驅動型經濟時代的來臨,“腦力”“創意”密集型產業已漸漸替代了“土地”“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當今全球商業管理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E. P. Michael認為,美國在20世紀初就進人創新驅動階段。Atkinson和Court明確解釋了美國新經濟項目的紛紛仿效。與歐洲主推的開放式職業體育聯盟截然相反,美國主要實行的是封閉式模式,通過保留條款、選秀制度、工資帽、收人分享制度等維持聯盟競爭的平衡,成為美國職業體育經營創新的立足重心。美國這種獨具特色的職業體育經營模式,極大地推動了職業體育產業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3.日本:以結構調整為核心的趕超導向型體育產業發展方式
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同其適時地調整結構密切關聯的。從歷史演變進程來看,日本是經濟結構改革最快的國家之一。二戰后日本經濟陷人完全癱瘓狀態,給國民生活帶來深刻的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日本以趕超歐美為目標,逐步擺脫了“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的“兩高一低”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體育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也逐步實現了產業轉型和升級,產業效益直線上升。2003年體育產業產值迅速達到9萬6 371億日元(約833億8 000萬美元),2008年體育產業產值比2003年增長36. 12%,年均增長率為7. 2%,潛力強勁。
啟示:
從體育產業發展方式演變進程看,無論是集約導向型的歐洲模式、引領導向型的美國模式,還是趕超導向型的日本模式,均呈現一定的階段性和個性化特點,這種特征主要是受到當時經濟、社會、文化等客觀條件的限制。
從政策發展軌跡看:美國奉行的是放開的政策路線,產業自由度較高;歐洲奉行的是逐步趨同的產業一體化政策,產業開放度較高;日本產業政策調整緊隨整個體育經濟發展,產業過渡化痕跡較深。
從產業功能看:美國認可體育的特殊性,更加傾向體育的經擠功能;歐洲基于共同理念的一體化目標,充分尊重體育的社會和文化功能;日本則更傾向在體育市場與社會文化潛能兩股線索中謀求平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