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裝店的人氣不能忽視產品營銷
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說“早上起來,你先想到的是怎樣為客戶服務,而不是想客戶要錢,你就成功了。”個中真意,就是以服務提升店面人氣的不二法門。
沒有特色就不會給人鮮明的印象,有些商店營業面積本來就不大,但商品卻是琳瑯滿目,林林總總,但往往產品單件的數量少,缺乏產品的深度,產品組合少,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而且進門后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覺,使大部分顧客再也不愿意“回頭”。顧客流失嚴重,人氣自然旺不起來。
其實,店里的商品并不一定非全不可,只有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突出特色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贏得顧客的青睞,專賣店的成功便在于此。所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突出店面的特色,是提升人氣的可行途徑之一。現在的不少餐館紛紛推出各自的特色菜,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光顧。
俗話說,民無信不立,誠信是經商的基本原則,顧客是上帝,不要欺騙顧客,但有時候,不少商家為了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總是出爾反爾,損害了顧客的自尊心,失去了他們的信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最后店門口門可羅雀,只好關門大吉。縱觀我們身邊的旺鋪,都是信譽好的。沒有信譽作保證,既使你擺出“虧本大甩賣”的陣勢,恐怕消費者也不會領情。
為顧客提供優良的服務而不僅僅是提供產品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了。舉個例子來說,許多商店以為僅僅將一件高質量的衣服賣給消費者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還遠遠不夠,商店應該把重點放在服務上而非產品上,應放在如何幫顧客選一件合身的衣服,放在如何招募一些知道怎樣幫助顧客并適當贊美顧客的促銷員上,放在怎樣才能讓顧客進店后更舒服愉悅上。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之后,商店才會培養出一批忠誠的顧客,人丁興旺。
每一個商店都希望滿足顧客的迫切需求,但只有部分零售商能夠做得好一些。個別商店得服務員態度生硬,板著“階級斗爭”的臉,瞪著“提高警惕”的眼,口氣惡狠狠,態度冷冰冰,讓人感覺猶如“十年浩劫”期間被“專政”的對象一般十分難受。劣質的服務把顧客趕跑了,服務不好就是這些商店人氣不旺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優質服務還是劣質服務都會長年在顧客腦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婦女每星期都會固定到一家雜貨店購買日常用品,在持續購買了3年后,有一次店內的一位服務員對她態度不好,于是她便換到其他雜貨店買東西。12年后,她再度來到這家雜貨店買東西,并告訴了老板為何她不再來店里購物。老板很專心的聽完后,認真地向她道了歉。等這位婦女走后,老板拿起計算器計算雜貨店的損失:假設這位婦女每周到雜貨店花25元,那么12年她將花費1.56元——只因為12年前的一個小疏忽,就導致他的雜貨店少做了1.56萬元的生意!
這位老板的“算法”其實既平凡又樸素:“做生意就是要創造顧客,留住顧客。”加入你對顧客好,他就會對你好,會來光顧。如果他們喜歡你,就會多花錢。這樣,你會對他們更好。來來往往,就形成良性循環。披沙瀝金,我們可以從中透視出這樣一個令人信服的顧客服務理論:不要計較顧客一次花多少錢,你應當做的就是努力提供服務,確保有一個又一個終生顧客。
要用服務留住人氣,商店就要做到:
(1)、對營業人員進行素質培訓,學習基本的銷售禮儀、動作語言、柜臺促銷藝術、消費心理、市場營銷等課程,提高營業員的素質。
(2)、制定相對完善的服務規范,盡可能使服務規范化。但要注意運用規范的靈活性,切忌千遍一律,過分死板。
(3)、營業員要學會“進門三相”的技巧,通過對顧客及同行人員的著裝、氣質、說話的口氣等判斷其身份、個性特點和購買角色,進而選擇恰當的語言與之溝通。
(4)、注意勸購的語氣和用詞。說話不能太多、太快,或者漫不經心;勸購要委婉得體,要讓顧客自己拿注意,滿足顧客受尊重的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