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陳歐要為上門美業代言
聚美優品的O2O并不僅僅是開線下店,成為中國的絲芙蘭或是屈臣氏而已。現在它要接入更多的到家美業O2O商家,服務更多愛美的女孩子。這或許是創始人陳歐和他的團隊從未想到過的。
有知情人士透露,聚美優品已經計劃在App上開放接口,優先向美妝、美甲幾個熱門的到家服務導入流量和客戶。
就此向聚美優品求證,對方表示暫時沒有相關計劃和安排。但一名聚美優品的員工告訴億邦動力網,聚美優品已經在內部測試送餐功能,聚美員工可以在其App端實現在線預訂早餐。不過,該功能并未對外部開放,億邦動力網查看后也沒有找到入口。
“美甲類目可能是嘟嘟美甲或者58美甲,美妝則是美到家。”上述人士稱,聚美優品美業O2O功能的上線時間可能就在6月份。
從人群的匹配程度來看,作為國內最大的化妝品垂直B2C,聚美優品的確能夠為美業O2O商家帶來精準流量。
聚美優品財報顯示,2015年Q1活躍用戶數達560萬,同比2014年增長14.3%。如此量級的用戶規模,顯然正是初創型的O2O公司所渴望的。
據了解,到家服務因高頻次鏈接客戶而受到越來越多電商平臺的關注。京東、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均開啟了各自的上門O2O接口。此次聚美的殺入,則讓原本的激戰局勢變得更加微妙。
單美甲這一細分品類,嘟嘟美甲就先后接入美團、大眾點評,如今再接入聚美之后,倚借大平臺的充沛流量,勢必和58美甲形成掎角之勢,對河貍家的行業老大地位造成沖擊。
一位即將接入聚美到家服務的O2O商家稱,聚美到家上線之后,就會采取兇猛的補貼政策。而時值6月,各大電商平臺也為爭奪到家服務的入口摩拳擦掌,背水一戰。屆時,圍繞到家服務O2O的價格對壘勢必再度上演。這顯然是急于借平臺之力開拓新市場的商家樂于見到的。
燒錢對平臺而言也并非劃不來的“腦殘”之舉。特別是對聚美優品來說,美業O2O企業同樣手握大把的年輕女性用戶,且有足夠的消費力,從服務端高頻切入,拉動電商平臺業務的商品銷售。
某入駐聚美優品開放平臺的女鞋商家曾向億邦動力網表示,在上市之前,聚美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的低收入年輕女性為主,雖然總體客單價過得去,但是購買實力有限,對單品的價格較敏感。以聚美優品2014年IPO招股書披露的客單價22.7美元計算,大致一個用戶每單會在聚美消費120-130元左右。而根據河貍家最新公布的《北上廣深五大城市美甲消費報告》中,平均客單價則達到150元,其中北京地區女性上門美甲人均消費在180元左右。這意味著,接入O2O服務之后,平臺附加值得以進一步延伸,而用戶為服務埋單的熱忱和大方程度,遠大于化妝品商品消費本身。
在不少O2O創業者看來,彩妝板塊之下仍然暗藏大量的商機,而這正是原有化妝品平臺的短板。
以聚美優品為例,即使可以把足夠多的優質的化妝品提供給消費者,卻無法施以粉黛,以達到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由此可見,送貨已經不僅僅是觸達消費者最好的方式,只有走進用戶家門,甚至讓用戶安心把臉奉上,才是獲取信任的“王道”。
專注于化妝O2O的美到家創始人曾莞晴曾向億邦動力網透露,在線下化妝市場,化妝師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嚴重的割裂。這也意味著,用戶通常只能通過時尚媒體或專業電視節目獲得化妝的技巧。
“用臉去撬動市場順理成章。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講,畫一個漂亮的臉之后,頭發可能就就不對了,指甲可能就不搭了,包、衣服、鞋子都不對了,最后有可能會去整個臉。出發點在哪?出發點不在手,在一張臉。所以美業以化妝造型為切入口,是最能被女性所接受的。”曾莞晴。
除了加強用戶粘性,業內人士還指出,聚美開放美業O2O的另一個訴求是,必須要講一個更大的故事,以贏得資本市場的注意。
不過,在國家政策逐步放開,以及一系列針對一般貿易消費品進口的鼓勵和稅收扶持,聚美優品跨境電商保稅模式的價格優勢正在被削弱。此前國務院決定,自6月1日起,下調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聚美優品股價5月27日股價下跌15%,至21.61美元,創下其2014年5月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如果優勢進一步被抹平,聚美優品在‘跨境+閃購’上的故事可能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就會下降。”一位國內電商平臺跨境業務負責人向億邦動力網指出,政策紅利將盡,多家綜合型電商平臺崛起之后,聚美進口業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到壓力。如若要新增長,必須尋找新風口,而上門O2O服務則是時下最火的話題。
此前,同樣是化妝品領域的老手,阿芙精油的創始人孟醒(雕爺)似乎比陳歐更在意O2O。孟醒曾對外宣稱,其一手創辦的以上門美甲起家的河貍家,日均訂單量破5000,先后完成三輪融資,估值達10億人民幣。
當然,聚美優品這家上市電商平臺市值仍然遠超前者(截至中國時間6月1日,其市值在31.99億美元)。按照電商迅速做大規模的思路,如果做上門O2O,聚美最佳選擇也是做平臺而非自營。“成功的話,將有望孵化出另一個聚美。”
此外,億邦動力網獲悉,聚美優品此前在O2O方面并非毫無作為,在北京,其先后于前門和王府井開設了兩家線下店,作為商品展示和接觸消費者的新應用場景。
但如果聚美要走向電商交易平臺與服務O2O的全面融合,除了打通商品銷售,還要準備更多。
為此,陳歐或許要“凹”出更多造型,為新聚美代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